春天过后,初夏来临,陆续有剧组进驻青岛,赵薇、霍建华等明星的到来,成为朋友圈刷屏的新模式。就连综艺节目也频频到青岛来拍摄,这座美丽的海滨之城,已经成为影视剧拍摄的主要阵地。每年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剧组涌入,为青岛营造了独特的风景。在八大关、在海水浴场、在老城区溜达,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遇到剧组,就会觉得有些奇怪。几十年来,陆续来青岛的剧组为更多的青岛人铺就了明星之路,也有不少从青岛走出去的影星带着浓浓家乡之情再回青岛拍摄。本期,我们跟随光影的脚步,探寻来时的影视之路,发现那些曾经闪耀的熠熠星光。
梦幻青岛,收进经典电影
“你看,现在的形势越来越严重了。”
“我想我们应该到什么地方躲一下才好!”
“那么,你看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才好呢?”
“你是诗人,应该到风景好的地方旅行一趟。青岛你看好不好?”
“青岛,那真是好地方!”
银幕,富婆史夫人拿起电话在旅行社订了一张从上海到青岛的头等船票。等镜头再拉到两人身上时,他们已经坐拥在了青岛海边。诗人辛白华:“我正觉得奇怪,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有这样一艘军舰?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代,还有这样一个梦境!”史夫人:“梦啊,这是多么美满的梦啊,我多么希望我们能永远继续下去。”
《风云儿女》这部电影创造了很多经典,包括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我国的国歌,歌舞班的“舞女甲”竟然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周璇!电影由田汉编剧,导演许幸之,主演袁牧之、王人美。讲述了青年诗人辛白华(袁牧之饰)从逃避到积极爱国的过程。好友梁质夫因为积极抗日被捕,他们曾经帮助过的邻居阿凤(王人美饰)参加歌舞班,用歌声表达爱国热情,辛白华却沉沦在富婆情人的温柔乡里。开头的一段对话,便是辛白华和情人避居青岛的情节。在青岛,他们碰巧遇到阿凤来青岛演出,阿凤动情的演出和好友的牺牲,让辛白华彻底醒悟。于是,他创作了著名的长诗《万里长城》,表达了爱国精神,这首长诗的最后一节,便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宏大的主题下,让情节急剧转折的是青岛的美景!王人美曾在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中称:“据我所知,像《到自然去》《浪淘沙》《黄海大盗》等影片都去那里拍过电影。”印象中,在青岛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劫后桃花》,不过,青岛电影研究者赵曰茂先生认为,“第一部在青岛拍摄的电影叫《同仇》,女演员是王莹,男演员是塞克,编剧是夏衍。打那以后,电影厂不满足于过去就在摄影棚里或者上海附近的苏州杭州拍,就开始到外面去拍外景,上海明星、联华电影公司都到青岛来取景”。《同仇》拍摄于1934年,讲述富家子弟李志超与穷家女小芬私奔又始乱终弃的故事,但因平津告急,国难当头,李志超奔赴前线报国,国仇面前,小芬抛弃了私人恩怨……
一年之后,《劫后桃花》来到青岛,之后《风云儿女》等片子也把青岛当成最佳取景地,“上世纪30年代,很多电影把外景选在青岛,所以,当年的很多大明星都曾来过青岛”,赵曰茂说。也就是说,那个年代,在青岛遇到大明星和现在一样,并不是难事。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文化部评选的22位大明星有19人都与青岛结缘。
以假乱真,场景适于“中外”
为何来剧组偏爱青岛?在专业人士看来,青岛有诸多有利条件,甚至一部涉及国内外的影视剧都可以在这一座城市内完成,不但降低了成本,观众还往往看不出端倪。比如电影《第二次握手》,拍摄于1980年,由谢芳和康泰主演,这是两人的第二次合作,也是谢芳继《青春之歌》后第二次来青岛拍电影。片中,谢芳饰演女主角丁洁琼,康泰饰演与她曾立下海誓山盟却最终未能走到一起的苏冠兰教授。丁洁琼历经坎坷,看似辗转多地,但实际上大多数时间都没离开青岛。片子里,青岛火车站变成了南京火车站,市场三路则成了“山城”重庆的街头,丁洁琼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软禁的情节,则在八大关别墅里拍摄……
青岛演员夏雨和青岛外联制片人李建成都深知青岛的优势。“老城区和现代化建筑结合,一动一静,一新一旧,为剧组提供了无限可能”,夏雨如此评价。而李建成常年与剧组打交道,他说,青岛的海洋沙滩特别适合拍浪漫情节的戏份,别墅小楼是年代戏的最佳首选,起伏的山路也特别适合架机位。也就是说,在青岛,无论文戏武戏,年代戏现代戏,无论需要在中国取景,还是国外风情,都能提供适合的场景。
鲁海特别总结了几部典型的影视剧,“《斩断魔爪》是一部反特影片,影片中有设在香港的特务机关策划和指挥特务行动,当时根本没有条件去香港拍摄外景,就选在青岛拍摄,如香港山上是高级住宅区,影片就是以鱼山路充当的”。还有《二马》,把太平角一路3号当作老马的英国朋友伊牧师的家;《李四光》把青岛的沙滩说成英国度假的海滩;《风流女谍》就把居庸关路上的一栋别墅装饰城了日本;《海魂》的青岛变成了中国台湾街头,河南路的一栋建筑成为了台湾酒吧所在地;而《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的导演,出自于青岛一中话剧团的潘霞,便把居庸关路18号作为了宋氏在美国的家,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宋氏花园的景点,花石楼则在剧中成了美国波士顿。
埋下种子,璀璨青岛星光
“我大约11岁那年,电影《第二个春天》在八大关拍外景,主演有于洋、杨雅琴、高博等。那时候我们学校农场就在附近。吃中午饭的时候遇到了他们,我们看他们特别漂亮,就跟着跑。我们一跑他们就注意到了我们。于洋对身边的人说,‘哎,你快看那个女孩的眼睛!’这事很快就在学校传开了,大家都说我的眼睛(长得)特别好,我就天天照镜子!”这是倪萍在接受青岛电视台采访时回忆的一段话,也对她日后走上演艺道路造成巨大影响。
剧组多了,还有造星功能,恐怕这也是多数人始料未及的。虽然以主持人出道,但倪萍后来主演了多部影视剧,而于洋的一句赞誉之词,相信成为她埋藏在她心底的坚强动力。
每年春夏,遇到剧组拍戏是常事。后来的众多青岛明星,如林永健、刘信义、陈好等,都曾钻在人群里亲眼目睹明星风采,而这也为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梦想的种子,甚至为他们的演绎之路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1996年,有一部电影来青拍摄,名叫《埋伏》。这已经是著名导演黄建新和笑星冯巩第二次来青拍摄了,1992年夏,他们曾合作拍摄《站直啰!别趴下》。这两部影片让两位主创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青岛是我的福地。”这里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老城区起伏的老街和风格迥异的建筑,成为影片无声的主角。在《埋伏》中,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她的名字叫陈好。当时,陈好是39中文艺班的学生,正打算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结果被剧组选中出演老田(滕汝骏饰)的女儿,这次合作后,滕汝骏建议她报考表演系,所以才有后来的《粉红女郎》万人迷、《三国》貂蝉等。
得天独厚的美景,英俊清秀的小哥小嫚,让青岛走出一批又一批的影人,从上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优秀作品和优秀影人依然层出不穷。回顾一段历史,将焦点对准影响深远的一代影人,为青岛的电影史镌刻上深深的印记。
文/本报记者张文艳
新闻推荐
邮轮旅游咋发展,看青岛的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成立,青岛成“中国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
5月16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峰会在青岛召开,会上,国内首个世界级邮轮行业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正式成立,青岛当选为邮轮分会理事长单...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