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徐寿生。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谢浩军通讯员季瑞艳林旭光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正义、为和平浴血奋战。70载斗转星移,战争虽过去,人们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和缅怀,从未改变。70年后的今天,当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徐寿生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和惊心动魄仍然历历在目,这也是老人最珍贵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1953年1月,当时年仅20岁的徐寿生,带着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和战友们一起,从北京顺义坐军列出发,至辽宁丹东,过鸭绿江奔赴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初入朝鲜,给徐寿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一个字——冷。当时正值朝鲜最寒冷的季节,白天零下20摄氏度左右,晚上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三十五六摄氏度。编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大队团某团3营9连的徐寿生,和他的战友们负责抢修被敌机炸毁的铁路和桥梁,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需物资的运输畅通。
面对恶劣的自然人文环境,作战物资极其匮乏的他们经常要顶风冒雪,疾行作战抢修,好多战士的脚趾冻掉,耳朵和手指都冻得流脓。在抢修现场为了不被冻坏,战士们要保持一直走的活动状态,只为给身体增加点热量。
“当时没有现代这么多的大型机械,我们施工和维修抢修,全靠人工,洋镐、铁锨、大锤钢钎和扁担箩筐,许多人手掌肩膀都磨得血肉模糊,老茧一层接着一层。我们白天大部分时间还要躲避美军空军部队的狂轰滥炸,大部分铁路、运输道路、桥梁都被敌军炸毁了,增加了我们的保障难度。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的作战军需物资运送不上来,战士们就要经常饿着肚子抢修保障,而前方的战士就要饿着肚子打仗。那时能供给我们的最好主食就是高粱米,干豆角干茄子干南瓜,经常是吃一口饭团就一口雪球,战友们因为长期吃不上蔬菜而导致缺乏维生素,我们一个连队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患了夜盲症。”老人将这段经历娓娓道来,虽面容平静从容,可眼神却坚定有力。
由于当时战争需要,1953年4月,徐寿生又编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某部某团3营9连,加入鏖战长津湖战役防备训练中,期间荷枪实弹、日夜操练,朝鲜停战后,于1953年11月随部队回国。老人在部队服役期间,还因为剿匪成绩突出,荣立过三等功。
捧着莱西市水集街道领导送来的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如今,耋耄之年的徐寿生老人已在家中安享晚年。他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残酷的,但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能看到祖国日益强大,身处这盛世,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最可爱的人,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忘我主义精神,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而这种精神也必将历久弥新,永续传承!
新闻推荐
莱西市以培育“颐养莱西”服务品牌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初步形成具有莱西特色的“一平台、多中心、网格化...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