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莱西市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创新运用“约谈谈话、重点管控、行政处罚、刑事追究”四种形式,分阶段、分层次给予不同违规违法主体不同处置方式,高压严惩和常态严管齐抓,推动行业、基层治理向前一步、主动作为,挤压不良人员和行为“变灰、变黑”空间,从源头上掐断黑恶霸痞生长“要素”,消除滋生“土壤”,初步形成了源头预防、系统管控、常态长效的基层社会治理“莱西模式”。
推广延伸“四种形式”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该市职能部门、行业主管单位和镇街推广实施“约谈谈话”。“约谈谈话”分为“问题式约谈”和“提醒式谈话”两种方式,对存在小问题、小隐患的人员或单位负责人进行“问题式约谈”,及时纠正一般性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对其他人员和单位负责人进行“提醒式谈话”,防患于未然。分“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是各级党政机关、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与党员干部、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对外主要是行业主管部门与服务管理对象之间开展。开展登门劝说,治理占路经营问题1500余起,市容秩序焕然一新;通过定期约谈信访人,化解信访积案417起;运用现场约谈,处理建筑扬尘、薪资等问题211件次,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围绕强化重点人员、重点场所日常监管,改革属地和行业领域分头管控传统做法,突出纵横两线作战,纵线方面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抓住行业风险重点场所管控;横线方面由镇街牵头,强化辖区领域内重点人员动态,相互印证后列入“四种形式”管控台账,由网格员协助做好网格内重点人员和风险场所的日常动态监管,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反馈行业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处置消除,将日常监管责任延伸到城乡社区基层网格中。
强化行政处罚规范化,打破行政执法部门处罚行为相对封闭固有模式,利用司法系统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事项网上运行平台,将23个部门纳入执法监督平台实行信息化管理,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工作的意见》,由检察机关对不依法履行行政处罚措施的行政机关进行监督,保障行政执法落实到位,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
突出刑事案件打深打透,打破政法机关办案侧重刑事追究为主思维定式,将“刑事追究”向“打伞破网”“深挖根治”延伸。纪检和政法部门落实扫黑除恶“一案三查”工作规范,以审判为中心,加大案件会商、执纪审查、督查督办和司法建议力度,协调推进扫黑、除恶、治乱、打“伞”、问责同频共振。莱西市先后打掉涉黑组织2个、涉恶团伙39个,查扣涉案资产1.573亿元,罚没646.8万元,查处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9起46人。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基层“拍蝇”相结合,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53起,党政纪处分323人,形成了强大震慑。
坚持常态长效基层治理质效全面提升
瞄准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行业“三个关键”,有的放矢。抓住重点人员不放松,摸排1565名各类违法人员、非访人员、社区管控人员,列入重点管理1175人。抓住重点场所不放松,强化登记市场、娱乐、住宿等重点场所451家,列管1516名从业人员,压缩违法犯罪空间。抓住重点行业不放松,对14个重点行业领域深入排查整治,先后移送犯罪线索9起,打掉恶势力团伙6个,行政处罚67人。该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1.1%和26.9%,社会治安达到20年以来最好水平。
突出重点问题,分类治理,政法部门严厉打击恶意围标、强揽工程、滥采乱挖、强迫交易、欺行霸市等破坏市场秩序违法行为,行业主管部门则运用“约谈谈话、重点管控、行政处罚”等措施,对行业乱象、问题隐患开展专项治理、综合整治。该市共查处影响经济发展案件12起,刑事追究30人、行政处罚3人、重点管控22人、约谈谈话84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
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法治创建、文明创建,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进一步丰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莱西经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延伸运用“四种形式”成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护航“莱西经验”深化拓展的有力武器。在实施优化村庄建制中,全市861个村撤并为142个行政新村,村民代表同意率95%以上,未发生一起阻扰事件,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四种形式”的运用,一方面严厉打击了黑恶势力,另一方面,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有效管控,减少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维护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2019年实现了“三升三降”:青岛市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中,莱西市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和扫黑除恶满意度均达到100%;该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31.1%和26.9%,安全生产事故下降50%。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通讯员孙安员周钰翔
新闻推荐
本报5月19日讯(记者宋祖锋通讯员宋学友史本杰)莱西一名经营运输公司的个体老板,多次凌晨出门盗窃,内衣、甜瓜...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