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报道
本报7月11日讯7月11日中午,一个激动且略带沙哑的声音给半岛都市报新闻热线打来电话,说自己就是当天报纸中《王金玲老师,还记得莱西的永超吗》一文中的王老师。记者将双方电话互通,他们确认就是彼此要找的人。永超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找了40多年,终于找到了!”
7月11日上午,半岛热线响个不停,他们都是因为永超要找的王老师而来,他们中有的同为当年下乡知青,有的是身边有类似人物来提供线索。中午12时许,一位自称是王老师的读者打来电话,想与记者确认一下永超的信息,她说自己叫王春玲,并非王金玲,但文章中报道的故事与她的经历完全吻合,可能由于年代久远,永超记错了名字。
当记者将情况反馈给永超,没过多久,就收到永超打来的感谢电话,“她就是我要找的王老师。”电话那头传来永超激动欣喜的声音,她说这也太快了,简直不敢相信,早知道早就在报纸上寻找了。“王老师的声音一点都没变,我还记得。”永超哽咽着说,当得知王老师也曾找过自己时,她特别感动,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寻找都没白费。
记者联系到王老师,她向记者讲述了这个中曲折。1979年,王老师从莱西返乡,在动物园负责清扫卫生工作,后来做过饲养员、小卖部售货员、娱乐场安保人员,50岁时被调到大门口做售票员,在动物园工作了32年,今年已经58岁了,目前住在市北,已经是两个孙女的奶奶了。王老师说,1992年永超去动物园找她时,她当时可能在做饲养员。
“我就知道我没看错人。”王老师说当年看到这个小姑娘就觉得亲,真没想到这么多年永超还在坚持找自己,当天她边看报纸边掉眼泪,就连老伴都说这个小嫚儿真不错。
其实王老师在返乡之后,也找过永超,上世纪90年代末,返乡知青大多成家立业,大家对莱西依然念念不忘,就组织了一次莱西回访,三辆面包车拉着当年的知青回到了莱西。但一下汽车,就感觉物是人非,当年的学校已改作他用,宿舍也变了模样。王老师想寻找永超,但当时她已经搬到了其他村,几经打探也无音讯。
“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王老师说印象中永超还是当年那个可爱的小姑娘。1978年王老师作为最后一批下乡知青,从青岛来到莱西,作为11个知青中最瘦小的一个,她被分配到幼儿园,免于下地干活。当年她和另外一位老师一同照顾村里的20余名孩子,永超就是其中之一,“当年看着这小姑娘真喜欢。”王老师说,她对永超有种很亲的感觉,那时的欢乐时光也会时时出现在眼前。
青葱相见,白首归来。现在王老师和当年的下乡知青们都已是老人,当天的寻人信息还是王老师当年的知青闺蜜李淑芳告诉她的,当看到报纸刊登的信息,李淑芳第一时间给王老师去了电话,“你可红了,现在到处在找你。”王老师这才知道自己上了报纸。她说自己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永超如此知恩图报,自己感到很荣幸。
永超说,她正在贵州陪家人旅游,7月17日才能回青岛,“我真希望现在就生出一双翅膀,飞回去见老师。”她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老师,她们已经约好,等她从贵州回来后立即相见。
新闻推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日常交通出行时,红灯停绿灯行,那我们遇到黄灯时该怎么办呢?”7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讲座,在...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