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一处黑臭水体存在10多年,流进河流甚至是大海;莱西石墨烯企业有点 “黑”,粉末侵扰周边居民;“散乱污”企业屡屡“原地复活”;商砼企业砂石露天存放,洗砂点未验收就生产,只因环评在手……昨晚8时,第七期 《问政青岛》直播节目播出,接受问政的是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贤以及相关分局负责人现场对这些问题作了答复。
调查1
排水沟里黑水横流
9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城阳区锦宏东路与河岭路路口西侧,只见排水沟里水体颜色发黑浑浊,还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白色的淤泥有10多厘米厚。附近工人介绍,这条排水沟至少臭了10年,气味好像是油漆味一样,一般晚上气味特别大。10月6日,记者再次来到排水沟旁,仍是黑水横流,臭味依旧。
记者随后拨打了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的投诉电话,工作人员说,这个管子应该是从即墨来的。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的工作人员答复说,是生活泵站损坏,导致生活污水外溢。最后一个电话竟然是即墨区某小区物业打来的,工作人员反复道歉,声称排污池的泵刚坏了。
在胶莱街道阎家屯村,村民也被臭水所困扰。根据村民举报,9月28日,记者找到该村北侧一处紧邻219省道的水塘,水体发黑发臭,一层灰白色油污漂浮其上。附近村民说,水塘和排水沟变成了臭水坑,都是因为有企业偷偷倾倒废水,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好几年了。
9月29日上午,记者向市生态环境局胶州分局投诉,工作人员答复说,这应该属于偷排。
对于污水的排放,从国家到省市,都有严格的环保处理要求和达标排放标准,这些又黑又臭的水体为何还是顽固存在?
当主持人把取自排水沟的一瓶污水递给杨钊贤,他当场判断出这是黑臭水体,并不是生活污水,“应该讲,我刚才看了片子,我感觉我确实坐不住了。在城阳、即墨、胶州这三个青岛开放前沿的区市,还有这样的黑臭水体,确实是不应该的。 ”
杨钊贤说:“这处黑臭水体肯定是长期形成的,说明平时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答复确实不好,表现出对工作的敷衍态度,不担当,也不作为。我作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应该对抓队伍建设负主要责任,所以我也有一定的责任,在此作出道歉。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杨钊贤说,市生态环境局将联合各个部门来整治,对于黑臭水体发现一处、解决一处。
调查2
“黑金产业”不能“黑”
石墨产业又被称为“黑金产业”。在青岛,有一个全国知名的石墨之乡——莱西市南墅镇。2012年被确定为“青岛市石墨新材料产业聚集区”,通过与石墨烯技术相结合,推动石墨开采加工这一传统产业向绿色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可是当地居民反映,这“绿色无污染”的产业,如今却是有点“黑”。
10月11日晚,记者赶到南墅镇二采小区发现,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石墨粉尘就像“下小雪”一样,漫天飘扬,肉眼可见。居民说,这些石墨粉尘让大家深受其扰,特别是气味很重,夏天都不敢开窗户。
记者调查得知,到去年年底,有14家企业入驻南墅镇,完成开发建设面积3000亩,这些企业距离居民小区远的有三五百米,近的只有100米左右。行道树的树叶上有石墨粉尘,居民家中也会飘进石墨粉尘,窗台处开窗的话,一天擦两次,不开窗两天擦一次。记者6次到南墅镇采访,每到企业周边就能闻到酸臭气味。企业产生的噪音,也让居民苦不堪言。
粉尘、异味、噪音,个个都让居民备受困扰,最让他们担心的是这里的水。在当地有一处废弃矿坑,成为小沽河和南墅镇水域安全的隐患。打造了8年的南墅镇污水处理厂没有投入运行。
石墨这样一个“黑金产业”,如何才能真正“退黑变绿”呢?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局长宋学照说,他们作了协调,对污水处理厂做了封堵和防渗处理,污水处理厂争取本月底投入使用。
杨钊贤表示,莱西市目前还没有实现互联网+环境执法,下一步将尽快实现。 “我刚才看这个片子之后,有点坐不住了。环保出了问题,我这个环保局长肯定有责任。明天,我要去一趟莱西,和莱西市的有关同志坐下来一块研究,尽快尽早地还老百姓一个干净安静的生活环境。 ”杨钊贤说。
调查3
被取缔企业为何“复活”
以废旧塑料加工作坊为代表的 “散乱污”企业没有手续、工艺简陋、污染环境,一直以来都是监管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打击,可一些废旧塑料加工点在被查处后竟然 “原地复活”。
在平度市大泽山镇西韩家村一处废旧塑料加工点,废旧塑料随处堆放,车间内环境脏乱,气味刺鼻,粉碎过的塑料经过简单粗放的加工后,变成了一袋袋颗粒。9月24日,记者在这处加工点看到,车间内没有任何处理设备,废弃污水直接排了出去。而厂区外就是大片的玉米地。记者调查发现,这处废旧塑料加工厂至少存在了半年之久。企业老板承认,他们没有手续,执法人员也来过,但并没有影响正常生产。
10月6日下午两点,当记者走进蓼兰镇大青兰村一个加工点时,几名工人正在机器轰鸣,烟雾弥漫的车间内干活。这里的老板同样表示没有手续,不久前还曾被执法部门关停,拆除了设备,但他们很快重新安装了设备,继续生产。一名工人称,这种设备很简单,拆除后,一天一夜就能重新安装起来。
记者调查发现,看起来是废旧利用,但这种小型加工作坊,产生的有毒物质污染大气,危害健康,必须执行严格的环保规定。早在2013年,平度市就决定取缔非法生产塑料颗粒的作坊,禁止审批和新建废旧塑料加工项目。今年4月还联合多部门地毯式排查。然而,如此高压严管,为何这些非法企业还能“复活”呢。
在李沧区重庆中路,一家“散乱污”的废旧塑料加工点曾被曝光过,市环境生态局也将其取缔。然而10月10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的是企业已经原地“复活”继续生产。
针对李沧区3月份已经取缔的这家废旧塑料加工点,市环境生态局李沧分局局长单海峰表示,这个废旧塑料加工点已经是被查封后第三次“复活”了。3月份取缔后,他们又偷着复工了,第二次的取缔是在8月初,这一次又开始偷着生产了。在几次取缔过程中,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一直找不到,执法人员每次都拆除了生产设备。针对这种情况,执法部门建立了巡查制度,上周经过巡查,发现这个加工点又“复活”后,就立即制定了现场拆除行动方案。
针对平度两家 “散乱污”加工点的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平度分局局长官祥斌说,平度市对这两处加工点的“回头看”工作,做得还不扎实细致,工作还有缺位的地方。杨钊贤表示,这些问题说明监管部门存在缺失和漏洞,既然遇到问题就不应该回避,要建立一个长效监管机制,将这个短板补齐。
调查4
有了环评就能万事大吉?
城阳区一家名为上建商砼的企业,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记者站在厂区外看到,不时有污水流出,沉积了大量灰白色泥浆。10月7日,记者走进厂区看到,现场尘土弥漫,全厂砂石无一点覆盖,更没有任何洒水防尘措施,厂房门口的环保监测设备显示屏上全是乱码。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一名工作人员称,这是青岛市最好的一个商混站,他们有环评手续,没有什么违法行为。而记者在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发现,这家企业的环评报告表中明确列出,原料仓库密闭,仓库内设雾化喷淋装置洒水降尘,生产废水回收用于生产,不外排。
距离上建公司5公里的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一处名叫沐鑫林工贸有限公司的工地上,洗砂设备开足马力,近10个料堆组成了一个个小山,距离工地不到500米,就是古岛社区。
居民反映,由于这里粉尘污染严重,他们一直不敢开窗,夏天噪音也严重影响居民。周围的景观树每天都会覆盖上一层泥灰。记者在调查时,这家企业相关负责人拿出了年产8万方混凝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然而,按照环保法的要求,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而在这家企业却完全倒了过来,并没有按照 “三同时”的要求进行,而且洗砂设备已经启动。
10月7日,记者对这里的情况进行了投诉,3天后得到了生态环境局的回复,这个洗砂企业属于建设期,没有按照环保要求建设就不能开工生产。记者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还发现,这个项目在土地使用上也存在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管理科工作人员称,土地性质不符合,环评单位不可能通过环评。针对沐鑫林项目的情况,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季先锋表示,初步判断,这里不应该建设长期的混凝土项目,可能是审批过程中把关不严。
“散乱污”企业无手续、高污染,应该高压严管,彻底取缔。可有一些企业,手握合法手续,却同样给周边环境带来了破坏。记者采访发现,表象之下,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环评。实际环境并不符合当初环评报告的要求,那环评验收是怎么通过的?环评,是企业的“护身符”还是“紧箍咒”?
杨钊贤表示,这是典型的事中、事后缺少监管的案例,反映出执法人员在事中、事后监管缺失,下一步将一案双查,从头仔细调查并追责,如果查出存在问题,相关负责人将依法承担责任。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康晓欢
新闻推荐
滨州援青核酸检测队圆满完成任务 5天时间完成核酸检测26万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诚通讯员郭庆花报道)10月17日,滨州市人民医院前期派出驰援青岛的医务人员李甲芬、蒋攀、孙玥、郑...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