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迁现址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山东青岛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
文庙
即墨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七年(1270年),至同治十年,历经23次修葺和扩建,形成完整的儒学文化建筑群,1929年毁于战火,2015年1月18日开始修葺,2016年8月竣工,定期举行祭孔大典和学童开笔礼仪式。即墨文庙位于即墨古城东门里大街,为三进院落,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乡贤名宦祠等建筑组成。如今,即墨文庙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延续即墨传统文化脉络的重要载体。
学宫
学宫亦称学署,为封建时代官立县级学府。即墨学署始建于宋代,后屡次修建,至清末形成了完整的儒学建筑群。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学署在县治东,宋时建。元代邑人吕瓒暨弟吕珪构建讲堂、斋舍,县尹董守中建讲授堂及止善、养正二斋。
城墙
据《即墨县志》记载,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即墨城为土筑,明万历六年(1578年)砖砌三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城墙外侧易土以砖。至清咸丰九年(1859年),期间先后整修10次,城墙的高、厚和护城河的宽、深皆有增加。即墨古城南北短,东西长;南北长492米,东西长608米。
牌坊街
即墨自古商贸发达,东西门里大街是旧时古城的主商业街,林林总总设立了诸多牌坊。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境内仅各种牌坊就有113座,至清末民初仍存31座。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报道本报青岛讯8月31日,是来自吉林省的大学生何燏焓入职两个月的日子。在即墨青年驿站免费居住5天后,她成...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