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徐 宁
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各级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治理到底如何实践,又会给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带来哪些改变?近日,记者走进即墨区蓝村街道办事处,以此为样本解剖党建统领下的社会治理模式。
智慧治理的“蓝村样本”
“没想到8年未解的案子,社区给办成了!”韦先生在蓝村街道从事建筑工程劳务工作,8年前,因经济纠纷,其公司所属100余人的200多万元劳务工资,合作方一直未能结算,这像一块大石头深深地压在他的心头。
今年王演庄社区民生e站成立后,蓝村街道党工委和王演庄社区主动联系到韦先生,社区政法员为其撰写法律材料,在即墨区人民法院的帮助下,进行网上立案、庭审,成功进行了调解。
这是疫情期间,即墨区首例通过互联网审判的案件,也是蓝村街道“1165”社会治理体系的生动案例。蓝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于宗志到深圳体悟实训后,结合蓝村实际推出“1165”社会治理体系,即坚持党建统领,打造1支街道、社区、村居三级政法员组成的社会治理骨干队伍,搭建1个智慧化管理平台,统筹全街道网格员、治安员、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力量6支队伍,发挥5大治理效能精准治理,实现融合资源惠民生、联防联控护平安治理目标,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逐步实现。
其中,蓝村街道整合民生热线、政府网站等信息渠道,融合综治、信访、司法等服务功能,创建了街道、社区两级智慧化社会治理平台。借助平台,“小事”由社区平台及时办理,“大事”由街道平台调度处置,街道政法组织跟踪督查,事件处置情况通过民生e站平台及时反馈,建立起闭环管理机制,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一网联动”。
身边的“法治管家”
“有矛盾纠纷,可以第一时间让政法员帮忙调解;遇到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请教政法员。这个民生e站是俺身边的‘法治管家’,真为老百姓考虑。”7月13日,在蓝村街道王演庄社区民生e站里坐着几位前来“说理”的村民。政法员于锡中详细地做着笔录,劝解调停。
东家长西家短,芝麻小事也来管;上下楼邻里间,调解矛盾人情暖。有事就找政法员,已成为当地居民的共识。
民生e站是蓝村街道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蓝村街道聘请责任心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熟悉法律法规的司法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民警担任社区政法员,并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村居政法员由村党支部副书记或党支部委员担任。一支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负责,社区和村庄政法员参与的“街道-社区-村庄”三级联动的政法队伍在蓝村日渐强大。
将政法员队伍延伸到最基层的同时,蓝村街道做好“绣花”功夫,配套建立了督查考核制度等制度,推动政法员队伍规范化管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底座”,把民生e站打造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
处处都有“蓝村大妈”
北京朝阳大妈名闻全国,在蓝村,也有成千上万的“蓝村大妈”。
蓝村从热心公益事业的网格员、治安员、调解员、环卫等中广泛征集志愿者和联防控人员,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他们佩戴红袖章,手拿小喇叭,行走在街巷里弄,成了村庄治安巡逻的“摄像头”、举报线索的“千里眼”和收集民情的“顺风耳”。为调动“蓝村大妈”们群防群治的积极性,蓝村出台奖励机制,志愿者按照服务时间进行星级评比,年终表彰奖励;对信息上报人员,根据所上报事项对镇发展所起作用不同,奖励5-500元不等。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志愿者,通报到其所在单位、社区,在评先选优方面优先考虑,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给予教育、医疗等优惠待遇。
“志愿者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民风、村风的持续向好,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将广纳有奉献精神的社会群众充实志愿者队伍,使活跃在街头、社区的‘红袖章’成为蓝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街道也会因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而更加温暖生动。”于宗志说。
专群结合、联防联控的模式,已然成为蓝村街道的一大特色。3000余名志愿者4个月发现上报各类问题隐患200余起次,协助网格员采集居民健康码8万余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70余起次。定期举行的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成为汇聚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全面打通区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自“1165”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开展以来,一首和谐美好的变奏曲在这里唱响……
新闻推荐
贵华针织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图为染整中央控制及自动称料配送系统。(梁孝鹏报道)贵华针织...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