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位于即墨区田横镇的丁字湾海滩的蛏子成熟了,渔民又开始忙碌起来。一大早出海捕捞,经过10个小时忙活,带上岸的一筐筐新鲜蛏子,当天就运到市场,走上市民的餐桌。7月7日上午,记者现场探访看到,天然生态的丁字湾泥滩环境,是蛏子生长的好地方。这里上万亩蛏子成熟后,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也是渔民一年的好收成。
探访A
万亩蛏子迎来收获季
每年夏季,即墨和海阳交界处的丁字湾泥滩上的蛏子便成熟了。渔民王中顾介绍,蛏子是一种生长于浅海泥滩里的养殖贝类海鲜,本地渔民叫作 “鲜儿”,每年6月中下旬,渔民根据气温和潮汐的变化收获蛏子。每到休渔期,大量的新鲜蛏子便被渔民挖出来,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为目睹渔民捕捞“鲜儿”的过程,记者驱车百公里,来到即墨田横镇王哥庄村海域,在当地渔民的带领下,目击了渔民收获的场景。 “养殖区域离渔村还有很长的路,要骑摩托车去。 ”一名渔民介绍,每年这个时候,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获蛏子。每天根据退潮的情况,他们将摩托车放在岸边,随身带着渔筐、铁锄头等工具,穿上提前准备好的胶鞋、水衣,趁着大退潮的几个小时,顺着泥滩中自然形成的小沟,行走两公里左右,便来到自己的养殖区,开始忙着挖蛏子。
田横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丁字湾海域养殖的蛏子有上万亩之多,目前刚刚开始收获,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新鲜蛏子会陆续上岸,运往青岛各大市场。
说法B
“散养”蛏子味道鲜嫩
渔民张清叶介绍,他家养殖的蛏子面积有几十亩,在这片海域的泥滩上,虽然外表分不清界限,但渔民会根据标记划分出自家的养殖区,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搞养殖,对这里的每一片泥滩都十分熟悉。
丁字湾处于即墨与海阳交界处,有着数万亩的滩涂,由于是河流入海口,这里海水盐分较淡,物产十分丰富,其中夏季收获的蛏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贝类海鲜之一。这里长大的蛏子大小适中、无杂味、肉韧结实、味道极佳。每年春天在泥滩之中播撒下蛏子苗,在一年的生长时间里,基本上不用管理,靠天然的海洋牧场自然生长,吃着泥滩中大量丰富的微生物长大的蛏子味道鲜嫩无比。
即墨海洋与海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青岛地区,入海口养殖蛏子的并不多见,丁字湾有着数万亩的海滩,目前至少有上万亩蛏子天然养殖场,成为青岛最大的蛏子养殖基地。
捕获C
4小时挖蛏子40多斤
收获蛏子,并不像捕捞其他海鲜一样:一不用张网,二不用渔船。全靠一把特制的锄头手工挖。渔民于大哥介绍,捕捞蛏子是一项体力活。捕捞的渔民要双腿有劲,如果体力不行,就会陷入半米深的泥滩里,捕捞过程中,要深一脚浅一脚地泥滩中来回走动,几个小时下来,双腿像灌了铅。
经过4个多小时劳作,渔民将一筐筐蛏子挑上岸,在海水中简单淘洗后,一只只肉质饱满的蛏子,吐着海水呈现在面前。记者在七口村的海滩上看到,两名渔民刚把捕获的蛏子运上岸,早已等候着的海鲜商贩立即过秤运往市场。 “一筐蛏子重量约在4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每斤10元左右。运输时间越短,蛏子越新鲜,要快速装车,大约一小时就能运到市场销售。 ”一名商贩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田横镇丁字湾海域有10多个渔村,蛏子一直收获到入秋才结束。这期间,仅丁字湾这片海滩,每天就能收获上万斤蛏子。
调查D
休渔期贝类海鲜唱主角
记者调查发现,从5月1日开始的休渔期,虽然没有大量的本地海鲜上岸,但青岛贝类养殖同样让市民餐桌上不缺海鲜。 6月起,青岛沿海一线大量的贝类海鲜,开启了肥美的季节,而像红岛、即墨丰城等地的蛤蜊、蛏子,及即墨鳌山湾神汤沟海蛎子、潘龙庄的扇贝,也正好是上市的好季节。
目前,青岛的夜经济开始繁华,在市北区营口路市场,许多商贩在叫卖着自家的海鲜。市民反映,相比养殖及冰冻鱼类海鲜,贝类海鲜价格十分亲民,大部分贝类产品每斤价格都在10元到15元左右。
延伸E
看挖蛏子到这些渔村
蛏子,在青岛也叫“刀鲜”;而在南方,则叫“西施舌”。据清《宁海县志》记载:蛏、蚌属,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蛏子的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
据渔民介绍,蛏子按养殖时间长短,分为一年蛏、二年蛏和三年蛏,个头越大,价格就越高,味道也就更鲜。蛏子亩产最高可达4000多斤,有时会受海水温度等因素影响,最低产量也在500斤左右。市民如果想看挖蛏子,可以赶在每天退大潮时,到田横镇丰城社区的王哥庄村、七口村和北颜武村海边,均可看到渔民收获蛏子的过程。
本版撰稿摄影 青报全媒体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签约23个项目 总投资额356亿元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