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即墨 > 正文

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平度篇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平度篇电视脚本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7-31 03:52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7月5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播出第273集山东卷·平度篇,在近40分钟的节目中,以“引言”、“地名记”、“考古记”、“文化记”、“手工记”、“美食记”、“当代记”、“后记”八大板块,展现了平度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和美好发展前景。

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解读地方志、从地方志的角度彰显中华文明,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而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立传。

引言

“蓬山海上来,峰峰气磅礴。群峭卫一尊,巍然见大泽。”——《望大泽山》

名同陈胜大泽乡,当年石雷摆战场。

今日农友重披挂,宝石大将葡萄王。

(用平度吕剧演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句)

在广袤的胶东大地上,连绵起伏的大泽山如同母亲的臂弯,将这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揽入怀中……

四千年前,智慧的先民在此农耕渔猎、休养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与齐国国都临淄遥相对峙的即墨故城,在此崛地而起,其繁荣辉煌长达400余年。几百年后,有着“北方书圣”之称的郑道昭踏进这片土地,为中国书法艺术留下了绮丽的瑰宝。

这就是地处北纬36度黄金纬度线上,屹立于胶东大地上的明珠——平度!

地名记

距平度市城区约30千米的古岘镇,有着这样一处历史文化古迹——即墨故城。岁月沧桑,故城虽早已变为废墟,湮没于荒草之中,然而它却无声诉说着平度昔日的繁荣与辉煌!

公元前567年,齐国灭掉莱国后,在东去胶东半岛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的平度境内开始建城,以加强统治。城址设在今天的平度市古砚镇,因临墨水河,故曰即墨。此后,即墨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胶东的政治、经济中心,与齐国国都临淄比肩,有“齐有临淄、即墨之饶”之称。

这枚刻有“节墨之法化”字样的齐国刀币保存于平度市博物馆。节墨即即墨,法化意为标准货币,“节墨之法化”表明,即墨已是齐国境内具有货币铸造权的城邑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即墨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地位。

(平度市博物馆副馆长曲涛:这一批刀币大概有20多枚,基本重量在35-50克之间,上面有的写“齐法化”或者“节墨之发法化”这也是能证明当时即墨古城所造的通行货币,用料厚实,也体现了当时一个经济状况。)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在平度境内置胶东郡,郡治就设在即墨。西汉末年,繁荣辉煌长达四百余年的即墨故城完成使命,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平度之名是如何来的呢又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平度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陈传瑜:平度有个道光《平度重修州志》它上面有一段话,平度旧县名也,愿选良吏,平法度。吕邱对齐宣王来治国,他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叫我来治国,我愿选些良吏用法度来治国,如果能这样,我就可以延年益寿。)

史载平度设县始于西汉初年,似乎从得名之始,平度就承载着人们对公平、安宁生活的期盼和渴望。流年经转,沧桑巨变,这片土地没有辜负人们的重托,穿过历史的烟云,如今的平度早已换了新颜……

考古记

(青岛市博物馆讲解员:在龙山文化典型黑陶之后呢,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历史文化时期,岳石文化时期,说到岳石文化呢不得不说,青岛的另外一个重要遗址,就是平度东岳石遗址。大家往前面看,在陶器里面有一件,这个稍微大一点的,这个舟型器。这个舟型器是上个世纪90年代第二次挖掘时出土的,意思呢就是它像一个船一样)

每次,青岛市博物馆的讲解员,向游客们讲解青岛的历史时,平度东岳石遗址是他们绕不开的内容。东岳石遗址见证了平度乃至青岛三四千年前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成为当地人心中的骄傲。

东岳石遗址,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南侧,淄阳水库内东北部,它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

1959年冬,当地群众在东岳石村附近修水库时,意外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陶器碎片。次年春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对其进行首次发掘,大量珍贵的石器、陶器等随之出土。至此,一段尘封于泥土和时光中,近四千年的秘密被揭开……

双孔石刀、亚腰形石斧、舟形器,这是从东岳石遗址中出土的典型器物,然而由于其他一些器物与山东龙山文化相似,当年专家将此归于龙山文化之中。

(平度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高瑞吾:当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瓷器、骨器和蚌器,尤其是在这个陶器当中发掘出了一个舟型器,第一次发现这种陶器类型)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随着与东岳石遗址同属一类型的遗址在山东各地陆续发掘,引起了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通过比较,他们意识到,这些并非为龙山文化,而是属于另一种文化,岳石文化。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这二十多年,有很多学者也提出来,岳石文化的陶器,胎比较厚,器型也不太一样,尤其是它典型的子母口,上面好像蘑菇钮器盖,典型的东西,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有些老先生就提出来,并命名单独一个文化,叫岳石文化。)

岳石文化是山东省境内继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之后,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

身为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曾参与了1993年东岳石遗址二次挖掘的考古活动。

(纪实:这是子母口)

(林玉海:二十五年以前了,我们很年轻的,见到出土文物,肯定很兴奋的,后期我们逐渐逐渐逐渐研究,岳石文化面貌吧,有了相对完整的一个认识。)

第二次考古挖掘一共出土了500多件文物,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优于第一次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岳石文化的内涵。东岳石遗址是我国考古学上岳石文化的命名地,它为研究东夷族和夏商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岁月无声,如果说东岳石遗址见证了这里悠久的历史,那么在平度大山之中矗立千年的珍宝,则见证了这里灿烂的文化……

文化记

盛夏,大泽山最苍翠的季节。就在大泽山西南的群山中,有着一座因摩崖石刻而闻名的山——天柱山,在天柱山的众多石刻中,魏碑奇珍“郑文公碑”尤为出名,已矗立上千年的岁月,虽字迹有些模糊,然而它却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书法家慕名而来,康有为曾说“如果谁没有见过此碑,就没有资格谈论书法。”

徐修良是大泽山镇文化站站长,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身为大泽山人,徐修良的书法之路是从“郑文公碑”开始的。

(平度市大泽山镇文化站站长徐修良:1981年到镇文化站工作以后,对魏碑了解比较多,它是家乡一个国宝吧,就喜欢临摹它)

经过近三十年的心摹手追,徐修良在书法上渐入佳境、自成一家。2018年,他的书法作品还吸引了日本当代金石篆刻名家前来观赏。

(日本纂刻家协会原会长尾崎苍石:魏碑上碑在天柱山我也去过,在日本明治时期,拓片就有了,在日本有很重要的地位)

徐修良懂得,自己取得的一切荣誉,都要感谢那个一千多年前与平度结缘的古人。

公元511年的一天,作为北魏光州刺史,精通书法、善于题刻的郑道昭登临天柱山。举目远眺,历经宦海沉浮、人情冷暖的郑道昭,不由想起了去世多年的父亲。为表哀思,他选择一块形似碑状的石头,组织撰刻了记述其父生平事迹的“郑文公碑”。

郑道昭没有想到,他在绝壁间悄然题写下的这一碑刻,却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上绮丽的瑰宝!

郑文公碑是魏碑中圆笔书法的典范,具有篆书圆转凝重的特点,又有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和楷书的端庄,可以说是集各体书法的长处于一身。

(徐修良同期:横笔,一般三折出来的话,它是一个典型隶书的笔法)

碑的曲线运用富含节奏和韵律,其中用笔细微的提按动作形成参差不齐的边缘,内含力量,又有飞翔的风姿。郑文公碑无疑是北魏楷书的佳作。

(徐修良同期:这是明代的时候,有一个法师叫一庵纯,他主持大泽山智藏寺,他邀请了全国十大禅师,在这个地方开一个盛会,每个禅师在这个地方就写了一代戒语)

在天柱山,除了郑文公碑,还散落着众多不同时期的摩崖石刻,天柱山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名山。在山脚下长大的徐修良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让这个文化宝库的魅力,辐射到更多的人。每周徐修良都会来到大泽山镇上甲小学为孩子们上书法品鉴课,这个传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一千多年前,郑道昭与天柱山的偶遇,竟然在今天形成了一种感召,从孩童到老人,平度人似乎对书法艺术有了更多的尊崇和敬畏。

一纸一砚,一笔一墨,挥毫间,翰墨飘香继续浸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手工记

在平度市新河镇,常能见到这样一幕,女人们围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编辫子,这已成为当地一道特殊的风景!

平度草编,又称草帽编,最初由麦秆编制而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73岁的林红香,总是草编不离手。对于她来说,细细的草编中有着自己难以割舍的感情。

(林红香:九十多了,九十八了,别掐了,歇歇吧,掐了一辈子辫子了,那时候困难老父亲走的早,剩下俺娘四个过日子,就指着这个辫子,掐着度过命来,我对它这个辫子上感情真深,我到现在我说都忘不了掐辫子,为什么说嘞,它救俺娘们的命了,和老母亲两个,拉扯三个兄弟那时候,我就想起那个滋味了。)

秸秆,麦子的废弃物,在老人手中仿佛有了第二次生命。折、穿、拉,经过老人一系列娴熟灵活动作,秸秆细密紧实地排列成长条,透气又不易散开,变身成各种生活用品或工艺品。

像林红香一样,在艰苦的年代,草编就是很多平度人生活的指望。但是,现代社会不断影响着这种成本低廉的手工艺,机械化,就是一个巨大威胁。

炕头经济面临绝境,但草编手艺并没有就此消亡。

张卫国,平度县第三草编厂的设计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草编受益者。

20世纪80年代初,张卫国被派去美国考察。

(张卫国同期:1984年的时候吧,美国就出现了一个回归自然的思潮,很古老、很原始。他们非常喜欢,我回来以后吧就设计了一个产品)

回国后,他引入新的编织方法,这是平度草编的一个转折点。

(张卫国同期:这个图吧,就是当时设计三股大辫时的一个草图)

三股大辫,是张卫国融合美国考察经验,改编的编织方法,这种方法用的不是秸秆,而是玉米皮。因为枝叶宽大,质地更柔软,玉米皮可以编出更多粗大结实的绳股,成为制作挎包、地毯的更好选择。

(张卫国同期:想问问你,这个颜色是今年的流行色,染玉米皮能不能染)

张卫国和草编厂的工作人员悉心研究,将草编由单一的手法变化出繁复的样式和手艺,创造了许多远销国际的工艺品和日用品,这些产品更得到国际时尚大牌的青睐。2013年,平度草编工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保护名录。

张卫国觉得,保住市场,才能让平度草编长久不衰。而市场不仅需要时尚元素,更需要传统手工艺的乡土情怀。

(张卫国:大姐你好,这个草是什么时间的?这个草是二十年以前的了)

他仍然经常拜访村里的老人,从最初的草编手艺中寻找灵感。

张卫国接到了一批国外的订单,他打算融入传统的编织手法,林红香和村里的老人又有了新的任务。

传统和创新,一直在制衡中协作发展。平度新河镇新老两代人目睹了草编的衰落和再生。如今,草编给平度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新河镇有两万一千人从事草编相关的工作,草编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秸秆因为抗倒伏太脆,或被联合收割直接粉碎,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林红香仍然留着当年的麦穗籽。她们早就不需要草编来养家糊口,闲暇时间,却仍然想在手里拿一把秸秆。金黄的秸秆在她们手里上下飞舞,一半是对艰苦岁月的怀念,一半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美食记

店子火烧,平度一种十分普及的美食,边厚里薄,脆皮糖心,携带方便又容易储存,是平度人的家常最爱。

(同期:师傅过来了,你好。你好,定了些火烧嘛,给孙子过百岁,火烧好几天前定的,(不然)没有货)

孙佐春经营着一家几十年的火烧老店。每天有七千个火烧在他的手中完成,一年有两百五十万个美味火烧,流转到千家万户。

这几天,孙佐春要给店子火烧加入一项应时之物,桂花。

八九月,正是桂花散发浓香的时候。但因为花期仅仅一个月,人们总想把香气留的更久些。桂花入食,不仅能把馥郁的浓香留在舌尖,还具有止咳化痰、提神润肺的养生意义。

(平度市店子火烧传人孙佐春采访:我现在推出一种桂花火烧,这种桂花产品,人所共知的,对人体有很大的养生益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加入桂花看似平常,但它却反应了一种平度十分流行的文化,养生。平度的养生文化与别处不同,它的由来还要从平度县的一位古人说起。

在平度二十四节气广场的一角,静静矗立着一尊铜像,铜像上的人名叫徐万且[jū],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太初历》编制者之一,他参与了《太初历》与二十四节气的验证工作。

西汉时期,汉武帝下令改编历法,选调各地民间历法专家学者,制定新历,徐万且当选其中,参与新历研制工作,数年后新历研制成功,名为《太初历》。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历法,它首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二十四节气到今天依然在延用,它反映季节,指导农事,对中国人衣食住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大早孙佐春就来到市场挑食材。

(孙佐春同期:再检查一遍,把这些坏的捡出来,要不炒的时候火候不均影响口感)

他刚刚接到一批订单,邻村的一对儿新人,要用他的桂花火烧做婚宴的主食。他得尽快赶制。

(孙佐春同期:怎么才能想法把火烧烤的还要香还要焦)

新鲜的小麦,融合大泽山的山泉水,加上花生、红糖、芝麻做馅料,经过铁锅的炙烤,最简单的食材也能创造丰富的口感。

完成了客人的订单,孙左春的女儿也做好了晚饭——烩火烧。店子火烧是最低调的主食,既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热量,又不抢占风头,延续其他食材的风味。这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刻,一天的疲惫,都在伴着桂花香的晚餐里消散了。

幸福,就是接过古人创造的智慧密码,把日子调和得五味俱全。

当代记

(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所长昌云军:葡萄大观园吧是2007年拨的地,2008年建设的,2014年就作为国家AAA景区……)

昌云军是土生土长的大泽山镇人,现在正值九月,大泽山满山遍野葡萄飘香,这是三十年前的昌云军根本无法想象的景象。

昌云军年幼的时候,大泽山镇还是个穷地方,父亲常年生病,全家靠母亲一人做衣服赚取微薄的收入。就在昌云军高考失利的这一年,大泽山出台了一个规划,建立“葡萄生产专业镇”,鼓励农民个体承包集体所有的葡萄园。面对家庭的重担,昌云军承包了一千平方米的果园,成了大泽山镇葡萄产业发展的第一批见证者。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收获的希望。

(昌云军:一场大雨,葡萄基本上全是裂果,基本上就都裂完了,那一年基本上就全军覆没了)

第一年以失败而告终,然而有着一股倔劲的昌云军没有放弃,经过几年的尝试,他慢慢掌握了葡萄种植规律,开始有所盈利。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给昌云军带来不小的刺激。

(昌云军:到市场去卖吧,价格很便宜,当时出了一个新品种叫“凤凰51号”那个品种卖一块五一斤,我们就卖个一块钱四斤五斤,那么卖,一看同样是出力,人家能卖那么高,我们价格卖这么低,差距就非常明显)

昌云军明白过来,不同品种竟然会有如此大的价格差异,他开始对育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书中得知,这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引进国外先进品种犹如大浪淘沙,试种上千个品种,成活下来不过200个,真正适合规模种植的只剩十几个。昌云军开始到处走访学习,在辽宁的一次考察时,昌云军有了意外收获。

(昌云军:我们接触到中国科学院果蔬研究所,在它那引进了一些新品种,人家需要苗木,过来找到我们老葡萄产区,这还是一个机会)

就这样,昌云军的园艺场成为了中国农科院试验基地。通过这个平台,昌云军开始接触很多正规的葡萄种植户,参加全国的关于种植葡萄的会议、讲座,对昌云军来说,这个促进是飞快的。两年的时间,昌云军就培育成功两个葡萄品种,在不经意之间,他从一个“种葡萄的”转变成了“葡萄科研人员”.

在第六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上,昌云军精心培育的品种“金手指”,以最高的甜度击败吐鲁番葡萄,一举拿下“中国最甜葡萄状元奖”。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昌云军的带动下,大泽山镇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葡萄,大泽山镇的群山翠岭间,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果香。他们还尝试环保培育,在葡萄树下种植鼠茅草,让草充当有机肥。大泽山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不使用化学物质,用生物方式抑制农业敌害,生产出完全绿色的农作物。

时值金秋,第32届大泽山葡萄节在大泽山镇开幕。

(昌云军:这个是蓝莓味、这个是茉莉味,那个是麝香味一个品种一个风味,大家尝尝)

游客们在采摘品尝诱人葡萄的同时,还赏风景、尝美食、品文化,尽享这里秋日的喜悦,从为了满足温饱,而种下的几粒种子,到如今,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的主角,大泽山的葡萄,经历了几十年的成长,助力平度完成了从单一农业到多元发展产业蜕变。

后记

平度之厚,厚之于史,平度之胜,胜诸人文!

大泽山脚下,一代代平度人遵守信念,在苍松绿水间,刷新“颜值”,不负时光。

翰墨飘香,平度人在传承与守望着那份骄傲与荣耀……

草间枝头,平度人在编织与创造着梦想与明天……

大泽山川平法度,即墨故城道古今,平度沧桑尽显风流,砥砺笃行砺光华!

总策划张宁

总监制阚兆江

学术顾问高翔翼祥德

总导演刘帆

执行总导演管孙杰

本集导演王欢

本集策划陈铭牛丰沛

方志学指导王笃银

本集撰稿李红洲

摄像张俞高猛周毅

航拍殷宁

录音达琳

配音江小北

剪辑李雨浩张雯全承贤

三维动画王志豪

技术总监智卫崔建伟

技术监制栗小斌朱真铁

技术协调刘新李怀新王京津赵紫薇

技术制作邓凯张莹张婷李一帆

新媒体总监钱蔚

新媒体监制赵军胜夏春生

新媒体互动刘铭黄丽君

音乐总监刘为光

作曲刘为光何国强

责任编辑胡立艳任伟华

资料提供李娜

特效合成王志豪

后期包装邓凯

统筹协调侯浩洪丽娟钱新芳卢嘉

宣传推介于森赵京津张文华

制片主任王鹏

制片组杨波刘延玲何秀英

制片人刘帆

监制张广义

支持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平度市委宣传部

平度市文化和旅游局

央视网

(2019年7月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播出,时长近40分钟)

新闻推荐

卖房种蓝莓 她坚持了11年

“算起来,我种蓝莓已经11年了,是即墨最早的种植者,坚持到今天,仍然感觉无怨无悔,”日前,即墨蓝谷高新区沃家泊子村润丰家庭农场...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平度篇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平度篇电视脚本)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