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戏曲类)暨青岛市非遗保护志愿团进校园演出”落下帷幕。活动由青岛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承办。 9月至10月期间,进校园演出活动走进即墨、平度、胶州、崂山、城阳等地的十几所学校进行校园展演,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坚持非遗展演进校园
青岛市持续6年举办民族传统教育走进校园展演。市歌舞剧院(非遗)演出队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进小学进行文艺展演活动,使非遗的独特魅力给师生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文化视听盛宴。
此次活动特邀青岛市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演,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逐一亮相。柳腔、变脸、茂腔、坠琴、相声等一一出场,艺术家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绝活,为师生奉献了一幕幕精彩的表演,民族艺术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衬托着每个节目的完美呈现,释放出一种最酣畅淋漓的艺术之美。
“孩子们认真观看节目,对中国传统艺术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棘洪滩小学负责人表示,为提高文化艺术美誉度和影响力,棘洪滩小学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学校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更多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用积极的文艺塑造学生,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棘洪滩小学文化创新发展更上新台阶。
非遗传承人亲自登台
本次非遗进校园的亮点之一是非遗传承人亲自登台,胶东大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金华、茂腔国家级传承人张美香、柳腔国家级传承人袁玲等老艺术家纷纷亮相,一批中青年非遗传承者与老艺术家们为弘扬民族文化同台展演,更好地丰富了民族艺术风采。
专场演出在德馨小学阶梯教室隆重上演时,梁金华、袁玲、龚鲁阳等10多位艺术家为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台上相声艺术家们精彩演绎,台下400多名师生兴致勃勃地观看,不时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爽朗的笑声。张赛老师用唢呐、巴乌、笛子、排箫等民族吹管乐器演奏了多首传统名曲,袁玲老师表演柳腔《花灯记》,贺长煜老师演奏《夸山东》并为同学们介绍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坠琴,梁金华老师表演胶东大鼓《偷年糕》,张博文老师表演国宝艺术《变脸》。老艺术家们严谨的舞台表现,精湛的表演技艺、绘声绘色的演唱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名观众。
让孩子感受曲艺文化
非遗演出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进校园的演出曲种形式丰富多彩,在全国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中也是罕见的。 “变脸”表演令孩子们欢呼,听到富有山东特色的柳腔和茂腔选段,孩子们也咿咿呀呀地模仿起腔调;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中精彩的武打动作、浑厚嘹亮的嗓音、活灵活现的眼神、举手投足音带出的“范儿”让孩子们觉得“京剧这么有趣”。
非遗演出队负责人表示,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曲艺专场进校园活动,让孩子在家门口感受最纯正的曲艺文化,也让齐鲁的曲艺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植入了烙印。学生与传承人近距离接触,让孩子们对非遗有了直观的认识,既增进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保护意识、传承信念。
记者 单蓓蓓
新闻推荐
期盼了两个周,终于等到了半岛小记者活动的日子了。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在这个假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一天!只...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