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芳报道
本报青岛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现阶段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能够深入4000米海底钻岩取样的“深龙”号、万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11000”……近日,“西北太平洋三角区富钴结壳区域环境管理计划”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我国四大探海“神器”首次同步聚首于即墨鳌山湾畔的国家深海基地,向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上百名海洋专家学者展示我国强大的深海科研和勘探实力。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中国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域的科考工作已经持续多年。除“潜龙”、“海龙”等无人潜水器曾多次入海探测外,“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时,也曾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区多次下潜,采集了大量生物、岩石和沉积物样品,获取了珍贵的高清视像资料、精细地形地貌数据。
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洛奇介绍,截至今年4月,该局共与全球5位承包者签订了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其中,中、俄、日、韩4国合同区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山区,构成一个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区。“勘探开采等人类活动对海山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西太平洋海山环境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春生表示,三角区内的4个承包者都有责任对区域海洋环境进行调查摸底,联手制定合理的海洋环境管理计划,降低对生态系统破坏程度。
“就跟建筑项目开工之前要做环评一样,深海资源开采之前也必须先对环境影响作出管理计划。”刘峰介绍。中国主导发起此次国际研讨会,目的就是要加强承包者及利益攸关方的国际合作,收集和分享区域环境基线资料,通过数据共享、科研合作、联合航次等方式,对三角区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
“深海是玩高科技的地方。”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表示,在目前“四龙”聚首的基础上,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龙”进驻国家深海基地。根据规划,下一步,我国将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除“蛟龙”号、“深龙”号、“潜龙”号、“海龙”号,还将增加深海开发的“鲲龙”号、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号以及作为立体深海科考支撑平台的“龙宫”,持续、充分地勘探海洋特别是深海之谜。
新闻推荐
中老年购房者的岛城置业之路 有人远离闹市换上了洋房,有人后悔卖掉了手上的房子
半岛2018春季房展吸引了不少中老年购房者的关注。(图文无关)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冯晶中老年置业者已经成为岛城楼市...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