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帆宋弢
本报通讯员魏宗芹
找准穷根不撒“芝麻盐”
“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子不知怎么过。”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龙古前村村民贾玉花常挂在嘴边的话。丈夫去世后,贾玉花独自抚养两个学龄前儿童,家庭的全部收入就靠3亩土地,生活很艰难。随着***的推进,贾玉花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
在镇级***产业园的帮助下,贾玉花每年不仅能通过送菌棒、赊菌棒得到近2万元收入,而且还到产业园务工,走上了脱贫之路。
“过去扶贫是大水漫灌,现在实施***工程,就是要找准‘穷根\’,下足‘绣花\’功夫,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变‘漫灌\’为‘滴灌\’。”西海岸新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说,像贾玉花这种情况,要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贫”,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路。
据悉,西海岸新区创新设立1300万元“种养加”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实施贫困户产业发展“量体裁衣”“订单式”扶贫。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带区域、区域育园区、园区连农户”的思路,通过参股扶持、土地流转、产业帮扶等模式,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打造了五大特色扶贫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家门口脱贫致富。
“授人以渔”才能拔穷根。青岛打造具有持续造血能力的***新模式,把产业扶贫作为最有效最持久的扶贫措施。通过“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再辅助以土地流转入股、财政滚动投入、集体参与分红等方式,做到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有利金、务工有薪金,多渠道稳定增收。
“输血”“造血”互通互联
很多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怎么办?青岛探索引导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到购买优质商业资产中,将无形扶贫资金变成有形资产,将稳定资产收益变为长期发展资本,走出一条“输血”“造血”互通互联的可持续扶贫致富之路。
即墨区利用即墨古城旅游开发的有利时机,当地政府拨付专项扶贫资金3420万元,为38个贫困(薄弱)村每村在即墨古城购置了1处商业区店铺,由国有旅游开发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每村年租金收入5万元以上,实现资产稳定收益和保值增值。
无独有偶,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规模化运作效应,出台《扶贫专项资金购买商业资产的实施意见》,整合65个贫困薄弱村3年扶贫资金1亿余元,购买国企优质商业资产,以国企西海岸富民公司为主体进行售后承租及经营,兜底保障8%收益,目前65个贫困薄弱村累计获得资产租赁收益948万元。
青岛还用足用活扶贫政策,推广光伏扶贫,让村民“借光生财”。西海岸新区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在贫困薄弱村及贫困户分布较多的12个镇街45个村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为村庄、村民带来连续20年的稳定收益。目前,45处项目已全部并网发电,投入运行,每村预计年发电3.9万度,年均增收4万元,产生的收益80%由所在镇街统筹用于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20%用于光伏电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拟定“两好四保障”标准
“如果不是政策好,哪儿能有这么多钱看病!”西海岸新区王台镇张小屯村贫困人口张某,2016年以来因病先后住院治疗3次,累计住院58天,医疗总费用为163954.95元,经医疗保险统筹支付69971.2元,在民政救助和大病报销后,个人需支付4928.25元。
根据西海岸新区扶贫医疗救助政策,张某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可按90%的比例再次进行医疗救助,最终张某住院实际个人负担金额仅为492.82元,核算报销救助比例达99.70%,基本实现了免费医疗。
记者了解到,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西海岸新区对贫困人口参保实行“低档缴费、高档医疗待遇,财政两次补助、个人费用全免”,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免费医疗。据悉,该区为贫困户全额投缴医疗保险,设立2000万元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医疗救助基金,贫困人口住院或门诊大病经过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大病医疗救助、民政救助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按照90%—95%比例进行救助,贫困户自费部分降至0.81%。
“我这一代已经穷怕了,不想让下一代继续穷下去!”这是许多贫困家庭的心声。治穷先治愚,治愚兴教育。青岛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子女在校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每名学生每年补助3000元。
“吃好、穿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养老有保障”,这是青岛市拟定的“两好四保障”扶贫标准。按照这一标准,青岛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1.6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通过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多层次社会保障兜底,让贫困没有回头路。
新闻推荐
冬日,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的“鳌头”,静静面对广袤的黄海。前方一道大坝将大海划开,两侧的草岛和柴岛两岛环抱,把一片静谧的小海湾揽入怀中。这里就是国家深海基地,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