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丕文和他手工雕刻的榼子。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春燕
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巨无霸的年年有余……在一块块普通的梨木上,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通过平凿、抢凿、起凿、鱼鳞凿等各式工具将榼子完美雕刻成型。1月10日,记者来到即墨区龙山街道南葛前街村,见到了这位民间榼子雕刻艺人王丕文。据悉,龙山榼子已经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人,经过40余年的悉心钻研,王丕文目前已经雕琢出了200多个图案,除了平时使用外,还成了工艺收藏品。不仅国内销路大增,甚至还远销到国外。
走进龙山街道南葛前街村王丕文的家里,只见到处都摆放着造型各异的榼子,不经意间仿若走进了榼子博物馆。“以前一般是逢年过节或是喜庆日子才用面粉榼出各种吉祥的图案,而现在很多人平时都喜欢用榼子做点心。”王丕文告诉记者,雕刻榼子绝对是个手艺活,没有多年的经验不好干,从一开始的画样子、下料、抛光、做框到凿花、刻花、再抛光完工,每一步都要仔细认真,不能有一丁点的马虎,稍微有一点差错,整个榼子就报废了,而且因为雕刻的木头硬度比较高,所以在雕刻时手也必须要有力。在和记者说话的同时,一个20厘米长的鱼花榼子就雕刻完成了。王丕文告诉记者,一般的鱼花榼子也就20分钟左右就可以雕刻完成,“你看,像那个一米七长的年年有余榼子,就比较麻烦了,我当时用了20多天的时间才完工。”
记者看到,制作榼子的工具种类繁多,仅仅是雕刻花纹的工具就有花蒂巴、平刀、鱼眼刀、挖刀等30多种,最小的有2厘米,最大的58厘米。“别看这些工具不起眼,但是雕刻不同的花纹,就要用不同的工具,他们分工很明确。”王丕文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手工雕刻榼子是葛村王姓家族世代相传的一个独特的手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我们这有一个叫王济良的人,他将木头掏个小凹洞,雕刻上花纹,然后将面团塞进去做出了一个造型好看的馒头,村里人都喜欢这种有花样的馒头,于是他就开始琢磨大规模制作,也就有了现在的“饽饽榼子”,而南葛前街、后街因此也成了榼子雕刻专业村,2012年葛村榼子还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丕文也成为传承人。
“我从14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榼子,目前已经干了40多年了。”提起榼子,王丕文非常自豪,他说很喜欢这个行当,对榼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平时也就格外的刻苦钻研,现在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自己又进行了创新,目前榼子图案已经达到了200多种。据悉,王丕文雕刻的榼子除了平时使用外,还被不少市民当作工艺品收藏。
新闻推荐
2017年城阳楼市持续火热,卖出33586套新房 发展一路向东,城阳东部成新楼盘聚集地
位于城阳东部虹子湖畔的新建楼盘。文/半岛全媒体记者江海峰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彭岩近日,2017年的楼市大数据出炉。据锐理新媒体统计,2017年岛城共成交新建商品房188295套,城阳...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