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柳编、剪纸、定秤、花边、打银器、缝布老虎……这些传统老手艺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见证,留给人们太多的回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这些老手艺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或是某一个安静的小乡村,还有这样一群老手艺人,他们坚守着一分行当和责任,用生命全力守护那些印证时代变迁的符号。在此,半岛都市报《墨城新闻》将推出《寻找老手艺》系列报道,通过老手艺人的故事,来找寻他们身上那份最真实的感动。
高玉滋在制作升。
拿着爷爷做好的柳编,小孙子高双本特别高兴。
做好的簸箕柳编。
[寻找老手艺]
文/图半岛记者李春燕
一把锥子,一根根柳条,在一双布满老茧的粗糙双手的精巧编织下,制作出了一件件形态各异的精美柳编制品。10月31日,记者来到即墨市金口镇山阴村探访,近距离感受了柳编的独特魅力。记者了解到,柳编曾经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红极一时,但是近几年由于需求锐减,利润低,柳编手艺无人传承,目前正面临失传。
山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柳编村”
高玉平是金口镇山阴村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所在的村子便是在当地非常有名的“柳编村”。据悉,在上世纪七八时代,山阴村大部分村民靠柳编养家糊口,特别是簸箕、升、笸箩等柳编更是名扬方圆十里八乡。10月31日,记者来到高玉平家中探访,只见他家屋里面到处摆放着各种柳编制作的簸箕和升。“这些都是做好的簸箕,准备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卖。”高玉平告诉记者,制作柳编很有讲究,为了保证湿度,他们必须在地窖里制作。随后,高玉平带领记者来到村外一处一米多高的地窖里,只见里面大约有2米多高,4平方米大小,不仅狭小阴暗,而且很是潮湿,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正在里面制作柳编,旁边摆满了一堆堆泡好的柳条,还有一些制作好的柳编成品。
“柳编制作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不能透风,还要潮湿,而地窖的温度和湿度适合,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柳条的湿度,否则就会变干变脆容易折断。”高玉平告诉记者,柳编工艺看起来简单,前期准备却很繁琐,泡料、整理、截料、再泡料、加工……“就拿泡料来说,首先要泡3遍,然后必须过一宿,要不制作的时候柳条心发脆,容易折断。而且季节不同,对柳条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夏天温度高,泡好的柳条必须当天编好,否则容易长毛变色发黑。”说到编织的工艺,已经编了30年柳编的高玉平如数家珍。
常年蹲地窖,落下一身病
“一年除了春节和秋收,每天早晨4点就来地窖干活。”高玉平的哥哥高玉滋告诉记者,即使这样忙碌,一年的收入也差不多只有2万元。高玉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做一个簸箕需要一天的时间,而成本却很高,柳条都是从临沂进货,每斤5.5元,一个簸箕就需要3斤多柳条,再加上尼龙绳、簸箕腿、“舌头”等辅料,成本差不多就要30元,而簸箕在集市上只能卖100块钱左右,这还不算人工费。
“利润很有限,但是常年在地窖里低头干活,腰腿都落下了毛病。”说着高玉滋把双手伸了出来,记者看到这双手非常粗糙,关节已经变形,上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口子。“手指关节劳累受潮也都变形了,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手指头还发麻疼痛。”高玉滋告诉记者。
年轻人不愿干,柳编面临失传
高玉滋说这点苦还不算什么,最让他心痛的是柳编的现状。“30年前俺们村有70多家干柳编的,现在专业也就我和俺兄弟还有侄子三个人在干了。”高玉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高了,而用柳编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以前麦收都是用簸箕扬麦子皮,现在有了专业收割机,根本就不需要簸箕了。
“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柳编,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嫌弃挣钱少还辛苦,都不愿意干柳编,目前村里只有五六位60多岁的老人一直坚持在做。”山阴村党支部书记黄良显告诉记者,柳编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做出的东西也好看实用,希望它能永久流传下去。
[环保监察]
【一】全市VOCs企业建整治档案
为加强VOCs企业整治,即墨市环保局对全市14家VOCs治理项目企业建立整治档案。
按照档案整治规范要求,组织辖区企业建立VOCs治理项目档案工作,做到“1家1册”。
由于该项工作时间紧迫,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对照列入《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行动计划》和2014~2016年度《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中的VOCs治理企业计划名单,督促全市14家企业完成年度VOCs项目治理工作,确保重点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已建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到相关VOCs排放控制标准要求,做好VOCs治理项目的现场抽查准备工作。
据悉,通过对VOCs企业项目有效治理,VOCs的排放量将会进一步得到控制,全市大气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王静刘贤军
【二】十大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治理调查
为进一步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完成国务院下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的任务目标,日前,市环保局按照《山东省关于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迅速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调查工作。
此次调查对象有: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中规模以上,且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企业,包括因市场等其他因素临时停产但仍然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截至2015年底,已破产、取缔、关闭的企业,或正在破产、取缔、关闭的企业,不再纳入本次调查范围。调查基准年为2015年。
按照调查范围要求,以2011年污染源普查企业为基数,补充2012~2015年新增的规模以上企业,形成本次十大重点行业调查企业清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主要产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费情况、工业用水情况、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水污染治理设施等内容,并指导企业依据清洁化水平评价指标开展自评价工作,形成企业调查表,该项工作将于2016年10月31日前完成。王静徐新以
【三】畜禽养殖污染开展“回头看”
为彻底解决环境信访问题,维护市民环保权益。近日,市环保局组织开展对2014年以来受理的畜禽养殖环境信访27件进行回访活动,确保问题得到整改和落实。
市环保局要求各环境监察中队按照属地管辖范围原则,对投诉件逐件落实,着重了解信访问题是否处理到位、信访人对查处结果是否满意、所反映的问题有无反弹等情况。同时,对正在查处的环境信访案件进行走访,耐心与环境信访人沟通交流,虚心听取环境信访人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依法依规解决好市民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活动要求对已办结且再无举报的案件予以消号建档;对多次举报未结案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落实跟踪督办,确保不出现重复投诉。
截至目前,这27家畜禽养殖存在的问题已整改到位,下一步,市环保局将把环境信访案件回访纳入制度化、常态化,每月定期组织对信访案件进行“回头看”,确保案件查处到位,确保市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王静徐新以
[环保在即墨]
即墨喜获176万元“气质”奖
青岛第三季度环境质量及生态补偿金名单公布,本市获奖励
近日,青岛市环保局、青岛市财政局通报了2016年第三季度各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及生态补偿核算结果。本市获得“气质”奖金,本市第三季度环境质量及生态补偿金176万元。
据悉,按照市环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青岛市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方案》,根据省市环保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监测运营机构对各区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和环保部秸秆禁烧卫星遥感监测核定结果,青岛市环保局、青岛市财政局对各区市2016年第三季度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情况进行了核算,本市获得市财政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奖励资金176万元。
王静刘贤军
新闻推荐
守灯塔40年爱钻研,他成客座教授 10月份文明市民出炉,团岛灯塔灯塔长王炳交等上榜
半岛记者徐杰报道本报10月31日讯10月31日,青岛市文明办发布了10月份青岛“文明市民”名单。其中,助人为乐3人、见义勇为1人、诚实守信2人、敬业奉献2人、孝老爱亲2人。入围的文明市民个个充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