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开发蓝色资源,加快建设蓝色粮仓,青岛市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将打造全国一流的水产良种繁育、水产健康养殖、渔业资源养护、远洋渔业生产、水产加工出口和水产冷链物流等六大基地,到2016年,实现青岛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5万吨。
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110万平方米
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和池塘标准化养殖,重点发展三疣梭子蟹、对虾、鲆鲽鳎等地方优势品种,海参、鲍鱼、石斑鱼等高端品种,藻类筏式和贝类底播养殖。在黄岛区、即墨市等地规划建设刺参养殖示范基地和虾蟹养殖示范基地,在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规划建设4至5处工厂化鱼类养殖示范基地。
到2016年,青岛市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110万平方米,采用封闭式循环养殖等节能环保模式比率达到50%以上;发展抗风浪网箱养殖示范区4处、网箱400个以上。发展大型藻类养殖示范区3处;建成6个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池塘养殖基地。
到2020年,青岛市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200万平方米,采用封闭式循环养殖等节能环保模式比率达到70%以上;发展抗风浪网箱养殖示范区5处、网箱1000个以上;发展大型藻类养殖示范区5处、养殖面积3万亩以上;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8万亩,建成10个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池塘养殖基地。
渔业资源养护基地海洋牧场达到10万亩
科学安排增殖放流品种、数量和放流水域,重点选择对虾、梭子蟹、牙鲆等传统品种,探索六线鱼、半滑舌鳎等地方特色品种放流。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扩大调查区域,延长评估周期,科学评价放流效果。到2016年,年放流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到2020年,年放流水产苗种15亿单位以上。以人工鱼礁建设为载体,结合生态养殖、增殖放流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到2016年,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0万亩;到2020年,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5万亩。
到2016年,青岛市作业远洋渔船总数达到100艘,总功率7万千瓦,远洋捕捞年产量超过13万吨;到2020年,全市作业远洋渔船总数达到200艘,总功率20万千瓦,远洋捕捞年产量超过20万吨。
水产加工出口
创汇16亿美元
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发挥出口导向作用,稳定发展来料加工,发展地产品加工,突出发展海珍品保鲜和精深加工,将产业链延伸至保健品、海洋药物等领域,推进水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在黄岛区、城阳区等地规划建设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培育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到2016年,发展5处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年出口创汇16亿美元;到2020年,发展8处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年出口创汇20亿美元。
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水产品市场物流与养殖、捕捞、加工融合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2016年完成项目一期主体工程,2020年建成国际性冷链物流基地。
新闻推荐
...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