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正在通过“智慧食安”监管平台进行远程监控。文/图半岛记者李春燕
通讯员孙凯
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这些原本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奇本领历来被人们称道。近期,即墨市食药监管局通过科技手段,将这些本领化作现实,成为了执法人员手中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神兵利器,食品安全开启“智”理新模式。
关键区域24小时监控
“一直以来,如何做好食品生产企业加工车间、食品流通单位存储库房、餐饮服务单位后厨等这些重点区域的监管工作都是一件令我们头痛的事,如果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就算是加大监管频率仍然会存在监管盲区。”市食药监管局工作人员孙康告诉记者,远程电子监管系统的出现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只需要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关键区域安装网络监控摄像头,执法人员足不出户便可通过实时图像实现对这些关键区域的24小时监管。目前,市食药监管局已对全市30家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大型餐馆进行了远程电子监控。
系统涵盖6504家近万条监管信息
“自从有了这‘电子秘书\’,在对食品生产经营业户进行检查时可方便多了,发现问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检查信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查阅,省去了不少麻烦。”在即墨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食药监管局的执法人员张公毅一边通过移动终端详细记录业户的相关信息一边对记者说道。而张公毅口中的“电子秘书”就是“智能食安”电子监管系统。记者了解到,该系统不但可以像“顺风耳”一样随时收集对业户的动态监管信息,还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对动态监管信息进行梳理汇总,查找出一段时期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点。据悉,目前,“智能食安”电子监管系统已经涵盖了6504家业户近万条监管信息,对提前食品安全问题的预警起到了积极作用。
消费者登录APP可查信息
在市食药监管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追溯公共平台的使用方法,通过手机APP扫描平台自动生成的产品追溯二维码后,手机上便显示出了产品的生产企业信息、原料使用情况、销售方信息、销售情况等内容,操作十分简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追溯平台的运作原理并不复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将产品原料购进、成品供应、销售去向等信息录入并上传到平台数据库后,系统将自动梳理出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网络,一旦发现问题食品,执法人员便可以通过平台立即确定问题食品的来源及去向,有利于在极短的时间内截留问题食品,将危害降低到最低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目前,该平台已将298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产在售的20大类1065种共计41307批次食品的相关信息囊括在内,消费者可自行登录网站或者通过手机APP查询食品的生产销售信息。
据悉,市食药监管局目前正在着力于将“三大神器”进行整合,介时将打造出集实时监控、动态监管、产品追溯等于一体的“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效能也将随之大幅提高。
新闻推荐
中秋月下听诗情,游园赏景猜灯谜 9月16日至10月4日即墨古城每天都有精彩文化活动,市民可前往观赏
中秋诗会精彩节目不断上演。文/图半岛记者孙林月到中秋分外明。9月16日晚,即墨古城鸭绿池戏台举办“月满古城”中秋诗会。伴随着一轮皓月升起,朗诵、歌曲、舞蹈、京剧、柳腔等在此上演。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