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辛秀英老人身上有多处瘀伤文/图半岛记者郭振亮
实习生吴灵
8月10日,家住即墨的小尹向半岛记者反映,一直住在即墨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奶奶,偶然被发现身上出现了多处淤伤,让家人无奈的是,奶奶由于在三四年前开始出现疑似阿尔茨海默症,只能记得住以前的事,现在发生的事记不住,所以也无法向家人表达淤伤的来源。老人身上的伤是如何造成的,福利中心有何解释呢,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养老院老人现多处瘀伤
“闺女,我背上有点痒,你给我挠挠。”8月10日,83岁的辛秀英老人让前来养老院看望自己的女儿给她挠挠背,可当女儿掀开老人衣服的时候,眼前一幕让她彻底震惊。“我姑姑当时就发现奶奶背上的淤伤,大概有两块儿,已经有点看不清了。”辛秀英老人的孙子小尹告诉记者,“接下来,我姑姑就开始对奶奶身上仔细检查,发现左边胳膊上有一大片,右胳膊上也有,锁骨上也有一些,姑姑马上通知了家人赶过去。”
因为老人身上的淤伤大多位于胳膊肘以上的位置,如果不掀开衣服,平常很难发现。“这些伤是哪来的,谁弄的,要是说老人自己弄的,我们肯定不信。而且淤伤有深有浅,我们初步判断不是一个时间形成的,而且属于人为造成的。”小尹分析说。
老人患记忆障碍难表达
对于淤伤的来源,是否可以向老人询问来源呢?“我奶奶在三四年前就开始出现类似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之前发生的事情还记得,但现在发生的事是肯定记不住的。”据小尹介绍,老人已经在即墨市社会福利中心住了14个月左右,“我奶奶有四个儿子,还有闺女,但是儿女都不在身边,我们也是没办法,就把老人放到养老院照顾。”
小尹的家人帮老人考察了好几个养老院,“这一家在当地也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一家了,而且是新建的,当时我们去看的时候,感觉条件还是不错的,住宿条件都很新,其他养老院要么是住宿条件不行,要么是距离家太远了。”
老人其中一个儿子家住即墨,全家商议就选择了即墨市社会福利中心给老人养老,“养老费用其实也算是较高的了,但只要是对老人好,家人也愿意掏钱。”小尹告诉记者。
发现问题之后,鉴于老人的身体状况,辛秀英的家人第一时间选择了送老人去就医并报警。“警察也来了,也进行了记录,但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个大的福利中心,竟然监控没有运行,警方也很难取证。”小尹告诉记者,“即墨市社会福利中心其实现在算是在试运营阶段,盖了很多楼座,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就只有几个。”
为了查清老人淤伤的来源,小尹和家人一起带着老人前往即墨市人民医院就医治疗,“当时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跟我们一起去的,医生说话的时候,他们也在场,医生给出的判断就是人为造成的伤害,具体是什么方式,医院无法给出判断,只能请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鉴定,现在我们也提交了相关的申请,希望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定。”
就此,小尹及家人提出了质疑:“伤既然是人为的,又是在福利中心发现的,那么福利中心就应该给出一个解释,到底是怎么对待老人的,淤伤是怎么造成的?”
■疑惑医生称人为造成报警发现无监控
■回应福利中心怀疑老人突发行为致伤院长称将和家属协调处理,已展开内部调查
8月11日,记者来到了即墨市社会福利中心,记者跟老人进行了对话,对于身上淤青的来源,辛秀英老人含含糊糊地只能说出“胡永俊”三个字。对此,辛秀英家人向记者解释:“这个胡永俊是在十多年前撞到老人的一个人,现在老人只能记得清之前发生的一些事,虽然入住福利中心一年多的时间了,但还是认不清这里的工作人员。”
记者看到,为了方便老人记忆自己的房间和床位,福利中心工作人员特意在辛秀英老人的房间门上挂上了一簇花,“就是这样,老人还是很难记住自己的房间。”工作人员说。
对于老人身上的淤伤,工作人员解释说,8月6日白天给老人洗澡的时候,还没有发现淤伤,晚上的时候,老人出现了突发行为,福利中心三个工作人员一起,把老人从阳台上拉了下来,工作人员推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了老人身上的淤伤。“这个老人平常一些行为,已经引起了其他老人的不满,比方说去别的老人房间吃别人的东西。”福利中心的杨主任说,“人为行为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种人为行为并不是有意地去打老人。”
8月12日,记者联系到即墨市社会福利中心葛院长。葛院长说:“这个伤肯定不是平白无故就出现的,她经常去别人的房间,我们社会福利中心有很多老人,你可以咨询一下其他老人,了解一下福利中心对老人的态度。事情发生之后已经给老人做了检查,我们有我们的处理流程,还要和家属沟通,看他们的意见。我们内部正在积极调查,下一步等结果出来我们会跟家属进行沟通,我们天天和老人打交道,老人出现这种情况我心里也挺不得劲的,我也有义务把事情搞清楚。”
随后,记者联系上即墨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已经了解到老人在福利中心发生的事情了,福利中心运营是没有问题的,老人们反映也都很不错。老人是弱势群体,我们也跟福利中心进行了沟通,一定要给老人家属一个妥善圆满的答复。”
新闻推荐
挥汗如雨,每天至少换四套衣服 脚踏滚烫路面,交警不惧暴晒烈日下坚守一线
[高温下的劳动者]文/图半岛记者王静酷热难耐的三伏天,即便是站在户外不动弹,也能浑身淌汗。然而,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烈日下与汗水“共舞”,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疏导交通、维持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