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芹和她的红薯加工产品。
于国芹介绍红薯加工流程。于国芹,即墨市龙泉街道汪汪泊村农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这位个子娇小、性格开朗的农村妇女,让人很难和远近闻名的“薯条加工王”联系起来。如今,她积极响应创建全市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号召,励志投身创业的大潮,正是在她的带领下,与另外四家农户共同成立了康地薯条专业合作社,带动村庄20余人实现成功就业,于国芹一年仅此项收入就可达十多万元,成为即墨这片热土上勇做矢志创业发展的先行者,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不甘平庸,打工女勇创业
艳丽的上衣、白色的长裤,干净利落的短发、开朗乐观的性格……近日,笔者跟随即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来到位于龙泉街道汪汪泊村村民于国芹的家中,这是笔者见到于国芹的第一印象。
于国芹今年49周岁,自2001年开始薯条加工,每年秋季9月份,进入地瓜收获季,她便召集村庄20余人进行薯条加工,日加工能力达7000~8000斤生地瓜。说起如何创业,于国芹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农村人嘛,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于国芹说,她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苦守着几分责任田糊口度日,也曾在正大工厂里上班。15年前的一天,不甘平庸、敢想敢干的她,瞄准了村里薯条加工的商机,便独身一人前往一家薯条加工厂“拜师取经”。
此后,于国芹与丈夫范广海就在自家二十余平米的厢房里开始了创业之路。“最开始一天也就能炸百八十斤薯条,那个时候也没有交通工具,就自己推着三轮车到市场去卖。”
摸索经验,生意日益红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风雨与彩虹交替的创业路途中,于国芹凭着踏实与勤劳,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虽说之前也去学习了,但也就看到有这么些东西。一开始吃了不少亏,掌握不好火候炸糊了或是糖分把握不好,只好扔掉。”于国芹说,经验还得靠自己慢慢摸索。
“说不累是假的,但农村有个营生挣钱就不容易了,累点也值得。头一年开始办加工厂时,俺小儿子还不满一周岁,俺在地上铺块东西,把孩子放上面就去干活。欣慰的是俺小儿子也挺听话的,别的工人逗逗他,他就冲人家笑。”于国芹说,为了办好薯条加工厂,很多时候,会忽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幸运的是家人懂得她的辛苦。
经过五六年的艰难创业期,于国芹的生意日益红火起来,厂房从原来的厢房迁移到八百余平方米的新厂房,薯条销路畅通,在即墨、乃至青岛有了固定客源。
带领村民致富,人均收入7000余元
凭借薯条加工,于国芹不仅自家能收获十多万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每年秋季9月份,进入地瓜收获季,于国芹便召集村庄20多人进行薯条加工,工人可在此打工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人均收入7000余元,成为在家门口就业的“打工族”。“村里五六十岁的老人,平常在家也没什么事,就利用空闲时间来打工挣点钱。”于国芹笑着说。
另外,在正月时,于国芹还召集三四个工人进行糖豆加工,生产期20天左右,一季可加工黄豆1万斤左右,人均收入3000余元。
于国芹说,平日里自己有什么困难,汪汪泊村妇女网格联络员李华都会来帮忙。在村委的帮助下,于国芹获批了食品加工许可证,并于2012年,于国芹和其他四户成立了康地薯条专业合作社。
如今,在全市创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契机下,于国芹鼓足了干劲儿,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带领伙伴们共同致富。
文/图王静
新闻推荐
17岁少女厕所产女,又扔进垃圾桶 目前以遗弃罪被起诉,婴儿经救治已无大碍
本报讯(记者高晓飞)今年3月,到即墨打工的17岁未婚女子隐瞒父母,在家中厕所产下女婴,怕婴儿哭声被听到用卫生纸塞其嘴中,装入垃圾袋扔到了大街上的垃圾桶里。随后弃婴被人发现送入医院救治。...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