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报对即墨八旬老夫妇“隐名”6年、捐款27.3万元的故事进行报道后,在市民中引起热议。许多网友纷纷用微信、微博进行转发、点赞,在即墨当地,“隐名”老夫妇的大爱善举也感动了许多人。记者从即墨红十字会了解到,老夫妇设立的专项基金首笔捐款受益者,是一个母亲捐肾救女的困难家庭。受助者李海绢的丈夫高延林看到早报报道后,才知道为
自己献爱心的竟然是一对生活
节俭的八旬老夫妇,一时
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众多市民为凡人善举点赞
“这对老夫妇的善举,让人动容,低调捐款而不留名,让人敬佩……”昨天,青岛早报对即墨老夫妇“隐名”捐款27.3万元爱心款的事迹进行报道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许多市民利用微博和微信转发。青岛早报官方微博和网络转发原报道后,被数百名市民转发,大家纷纷留言为这对老夫妇的善举点赞。
一名网友转发报道后说,“即墨这对老夫妇真是太让人感动了,他们的善举影响了周边许多人,这种大爱越多,就会传播得越远。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向他们学习。”
“这对老夫妇到底是谁,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不管隐名,还是现身,其实他们的善举已经影响了许多人的心灵。”昨天上午,即墨市红十字会全体工作人员看了报道后,又一次对老夫妇伸出了大拇指。
青岛文明网原文转发后,也引来众多网友的一片赞扬声。在即墨当地的网站上,一幅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图片,成了网民热议的话题和一种“隐形大爱”的符号。
爱心老夫妇仍不肯现身
“之前已经多次和这对老夫妇进行了沟通,但他们坚决要求隐名,我们也要尊重捐款人的要求,相信这种大爱的善举,即使隐名也会感染更多的人群。”昨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即墨市红十字会,试图联系这对行善的老夫妇进一步采访,但对方并没有答应现身。
“通过再三说服,老夫妇才同意‘隐名\’进行宣传此事,但提出绝对不能透露个人信息。”即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说,之前有媒体也想报道此事,但在征求老人意见时均被婉拒。这次同意“隐名”参选即墨好人,是因为老人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红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和老人聊天时得知,老人是退休工人。“看到早报报道,我们也想起这对老夫妇。”即墨市红十字会楼下停车场一名管理人员说,这对老夫妇每次来都是开着一辆三轮车,一听是来捐款的,停车场人员都很敬佩,两人互相搀扶着上楼,从来不让人帮忙。
首笔款救助“捐肾救女”家庭
“由老夫妇捐款建立的专项基金已经救助了两个困难家庭。但是受助人都不知道老夫妇的相关情况,这也是老夫妇提出来的要求。虽然老夫妇交代,所有基金的去向均由红会决定,但每笔爱心款的去向都将向老夫妇沟通和反馈。”昨天上午,即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0月老夫妇捐出14万爱心款,加上之前的部分捐款,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项基金,11月份,基金正式启动,并捐出了首笔10000元爱心基金,受助的是一个母亲捐肾救女的困难家庭。
根据红会提供的线索,昨天中午,记者联系上了这个受助的家庭。37岁的高延林介绍说,他是移风店镇丰享村人,4年前,妻子李海绢怀孕查体时,意外查出患有尿毒症。妻子60多岁的母亲听说后,立即从聊城赶到了即墨,决定要捐肾救女。11月,母亲的一个肾成功移植到了女儿的体内,但巨额的手术治疗费将这个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高延林为企业做鞋底加工,每月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为了给妻子治病,已经花去了近30万元,除了新农合报销的一部分,还欠债10多万元。
受助者:不管多难也要坚持下去
“得知这个家庭遇到的困难后,就想着启动老夫妇的专项基金帮助这个家庭。”即墨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考虑到高延林的家庭比较困难,在征求捐款老夫妇的意见后,很快将10000元爱心救助款送到了高延林的家里。这是老夫妇专项基金支出的首笔救助款。
“原来以为是企业捐的爱心款,今天才知道是一对退休工人,真的没有想到。”昨天上午,高延林看到早报的报道后,才知道给自己捐款的是一对平时节俭的退休老夫妇。他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妻子,全家人听后直喊意外,当时家人还特意将包钱的红色纸袋保存了下来。高延林表示,想起这对老夫妇,他就很感动,不管多难,也要坚持下去,他希望有一天能见见这对老夫妇,当面说声谢谢。
两名“微尘”相约捐款
“除了老夫妇隐名捐款外,还有多名市民捐款时不愿意留名。”昨天上午,即墨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宋羽秀介绍,去年2月的一天,一名市民来到红十字会,捐出3650元爱心款。在开捐赠发票时,这名市民要求写上“微尘”的名字。宋羽秀经过了解得知,这名以“微尘”名字捐款的好心市民和朋友一起约定,每天要省出10元钱,到年底一起捐出来救助别人。就这样,每天10元,一年正好3650元全捐了出来。他的朋友也留下“微尘”的名字,并捐出3650元爱心款。
“有很多市民要求捐款不留名。”宋羽秀拿出几大本捐赠票据说,做好事不留名的还有许多,这么多年来,红会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按照捐款者的要求,尊重行善者的想法,不透露捐款者的个人信息。老夫妇“隐名”捐款的事迹,已经成为一个大爱符号,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另外,即墨老夫妻“隐形大爱”的精神,经过早报报道后,也影响更多的好心市民加入行善的队伍。
请你为老夫妇起个“名”
“隐形大爱、搀扶的背影、人间真情、最美夕阳红……”昨天,早报对即墨老夫妇“隐名”捐款的事情进行报道后,许多市民打电话或发短信,询问老夫妇捐款的进展情况,许多市民还为老夫妇这种善举,起了众多充满爱心的代名词,这篇报道也成了当天众多市民微博、微信里热读的文章。
“老夫妇的善举,让许多人为之动容。”即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一直想用一个词来代表老夫妇隐名捐款的善举。早报想请市民为这对老夫妇的行为起一个饱含爱心的名字,如果你被感动了,请发短信至18661788506说出你的感受。
“隐名”老夫妇6年捐款27.3万元
今年10月20日,即墨八旬老夫妻捐出积攒多年的14万爱心款,专门救助因患病遇到困难的家庭以及其他需要救助的群体。即墨红会特别为老人建立了一个专项基金,目前已救助了两个患病困难家庭。6年间,老夫妇先后13次捐款27.3万元,却一直坚持要求“隐姓埋名”。在12月“即墨好人”评选中,“无名老夫妇捐款”的事迹被上千市民点赞称颂。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第一客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