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广报道1月9日,周村区环卫工正在使用勾臂车清运垃圾。阅读提示
一直以来,农村垃圾问题是影响周村区农村群众生活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2014年,周村区以综合整治农村垃圾为切入点,深入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全区上下密切配合,各镇、经济开发区加大投入硬件设备和人员队伍、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农村垃圾专业化、机械化收集。截至目前累计处理城乡生活垃圾8.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以上,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魏茜茜本报通讯员刘靖
村民遭遇“垃圾围村”
73岁的刘凤芹老人家住北郊镇大杨村,由于腿脚不便,倒垃圾曾是令老人颇感头疼的一件事。“农村不像城里,小区里都有物业,路边隔几步就有垃圾箱,以前我们倒垃圾都得跑到很远的垃圾点。”刘凤芹老人对记者说,“尤其是天热以后,有时垃圾清理不及时,脏水到处淌,那个臭味隔着二里地都能闻到。”
刘凤芹老人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周村区不断加快宜居休闲城市建设,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对城市道路、老旧小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进行提升改造,城市形象愈发亮丽,服务功能愈发完善。
然而与城市相比,由于环卫配套设施缺失、保洁人员缺位及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等原因,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里塘边……一堆堆刺眼的垃圾比比皆是,经年累月无人清理,部分问题突出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尴尬场面,严重影响了农村群众的生活居住质量,拉低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群众期盼改变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根治农村垃圾问题,给广大村民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2014年初,周村区将“综合整治农村垃圾”列为2014年度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区领导分别挂包各镇、经济开发区,督促指导工作开展;各镇、经济开发区结合辖区实际,切实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和保洁人员配备;区直挂包部门单位和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薄弱村,大力提供人财物力支持。全区上下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剑指农村垃圾,打响了一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攻坚战役。
农村垃圾“城市化”处理
“农村垃圾问题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年深日久积累的结果。究其根源,主要是农村群众倾倒垃圾不便和垃圾清运处理严重滞后。因此,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农村环卫设施的配套完善和农村垃圾的及时清运处理。”周村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提高农村环卫管理水平,周村区各镇、经济开发区对辖区实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并积极筹措资金付诸实施。
其中,王村镇制定了由村出资购买垃圾箱、镇上为各村统一配备保洁员的激励措施,全镇共配备保洁员119人、密闭式垃圾方箱260个、垃圾清运勾臂车6辆,并投资55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南郊镇按照村人口总数0.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全镇共配备保洁员104人、密闭式垃圾方箱176个、垃圾清运勾臂车5辆。北郊镇全镇配备村级专职保洁员125名、保洁专用三轮车125辆、密闭式垃圾方箱205个、垃圾清运勾臂车8辆,并投资9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率先在全区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
与此同时,各镇、经济开发区也集中人力物力,对各村积存多年的土堆、草堆、垃圾堆等农村“三大堆”展开合力攻坚,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河道水塘……处处成为各镇、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铲除“三大堆”的“战场”。
截至目前,各镇、经济开发区环卫设施设备及人员已基本配置到位,实现了镇域辖区主次干道两侧及村庄生活垃圾专业化、机械化收集清运,垃圾中转站已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转,累计处理城乡生活垃圾8.7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以上,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三大堆”清理整治行动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从“一体化”到“常态化”
然而,农村垃圾问题具有极强的反复性,稍一松懈就会反弹回潮。如何保住农村垃圾综合整治的胜利果实,并让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
近期,经济开发区东塘村村民林维民注意到,村里保洁员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了不少。过去地上的杂物等总是随风四散,现在却少了很多。
“保洁员们扫得勤了,垃圾自然就少了。”林维民由衷地说。村级保洁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源于各镇、经济开发区出台的各项激励考核措施。
据了解,王村镇在各村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公布保洁员职责、保洁范围、工作时间,并由村民进行监督。北郊镇保洁员原则上优先照顾五保、低保等困难家庭成员,并成立专职督导队伍对各村保洁员的上岗、保洁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经济开发区出台奖补政策,各村保洁员工资按核定标准严格落实到人。一项项操作性极强的激励考核机制,大大提高了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保洁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有效保障了各村保洁质量。
环卫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群众的自觉行动。针对部分农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倾倒垃圾的不良习惯,各镇、经济开发区安排专人,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农村垃圾综合整治行动,使“人人行动保护环境,环境改善人人受益”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从根源上遏制农村垃圾问题滋生,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采访过程中,不少村民跟记者反映:“现在村里变得这么干净,不光看着舒心,住着也舒服,保持整洁的村容村貌也成了我们份内的事。”
新闻推荐
□黄玉婷于永刚报道本报即墨讯3月3日,国网即墨市供电公司移风供电所营业员马德贵带着“彩虹党员服务队”,冒着寒冷来到三万庄村留守老人栾大娘家里,为老人检修电力线路和安全用电情况...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