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即墨法院集中宣判了4起有关“毒豆芽”的案件,惩处了6名生产销售“毒豆芽”的被告人,记者了解到 ,这4家豆芽作坊每年十月份至次年五月份生产销售豆芽,每家平均每天生产豆芽600斤,四家黑作坊一年生产的毒豆芽有50万斤之多。这些豆芽都加入了无根素 、AB粉等激素类农药,每斤平均售价7毛钱,销售地多在即墨市河南庄市场。
作坊主自称不知情
每年十月份至次年的五月份,是黄豆芽、绿豆芽生产 、销售旺季。豆芽的生产流通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今年7月份山东省“两芽一苗”专项治理活动中,即墨市 4家生产“毒豆芽”的小作坊被执法部门查处。
11月14日,即墨法院集中宣判了4起有关“毒豆芽”的案件,惩处了6名生产销售“毒豆芽”的被告人,6名被告人将面临6个月至1年的牢狱生活。在庭审现场,作坊主之一的朱某追悔莫及:“我根本不知道加了药的豆芽有毒,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吃。”
朱某从2005年以来,就在即墨市经济开发区加工生产黄豆芽,在加工过程中,向浸泡的黄豆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俗称豆芽无根素,是一种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的激素类农药,长期食用会对人体有致癌、致畸形作用。)等食品添加剂,并由朱某负责将黄豆芽对外销售。2013年7月10日,经即墨市技术监督局、即墨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对朱某、王某加工生产的豆芽抽样,并经青岛科标化工分析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后认定,朱某生产的每千克黄豆芽中含有6-苄基腺嘌呤61.30毫克。2013年7月24日公安机关在其生产黄豆芽的租房处内查扣“无根豆芽素”7袋(每袋100支)。
朱某称,自己是在网上购买的无根素和AB粉,每斤黄豆可以生出6斤左右的豆芽,每一百斤黄豆里加一支药剂。“成本低,产量高。”
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薛某从2001年便开始从事豆芽生产 ,2011年,薛某和妻子张某一起把豆芽作坊搬到了即墨市经济开发区,薛某负责生产豆芽、配农药剂量,并拉到即墨的河南庄市场去销售,妻子张某则帮薛某打打下手。为了让豆芽的卖相更好,不生须,薛某从一个卖蔬菜的朋友那里得到了生产豆芽的“窍门”,往泡水的黄豆、绿豆里加无根素、AB粉等激素类农药。“加了无根素就不长须,卖相好,豆芽能长到10公分,不加无根素的豆芽就长3公分,无根素不会加速豆芽的生长,加了AB粉,发芽率高,产量高,就像种菜放化肥似的。”
要不是执法人员在7月份查处了薛某的豆芽作坊,薛某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生产的豆芽危害有多大。“因为每隔几个月,就有人来定期检查我的加工作坊,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豆芽里有超标的东西,我不知道加那些激素农药是犯罪的……”
由于大量豆芽小作坊都隐藏在民居村落里,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市民如果发现可以向质监部门投诉举报。另外豆芽不属于食品许可证范围内的产品,目前质监局的工作除了摸排小作坊外,主要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对规模生产豆芽的单位加强日常监管,重点是对农残、重金属情况加强抽查和检测。豆芽进入流通环节后,市工商部门又是如何进行监管的呢?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凡是入市交易的豆芽产品,经营者必须留存证明产品来源的进货发票和供应商营业执照等资质复印件,以备市场管理机构和工商执法人员抽查。
如何鉴别“毒豆芽”?
专家介绍,市民选购豆芽时,有以下要领:一看豆芽秆,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脚不软、脆嫩、色泽白,而用添加剂发制的豆芽,芽秆粗壮发水,色泽灰白;二看豆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烂尖现象,用化学制剂浸泡过的豆芽,根短、少须甚至根本无须。;三看豆粒,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 ,而用添加剂浸泡过的豆芽,豆粒发蓝;四看水分,折断豆芽秆,若无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水分冒出的,是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五是闻气味,如果豆芽有刺鼻的气味,则应该是经过化学处理的,千万不要购买。另外,买回豆芽后,最好多次进行泡洗,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残留。文/图记者 王荣
新闻推荐
即墨市金融机构扎堆,开业的银行已经有24家之多。为了争取小微企业客户,银行在这方面花的心思可不少。而在即墨市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即墨服装批发市场,让商户们拍手称赞的银行...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