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获悉,本月底,由多个单位专家组织的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第四次发掘工作将正式启动。据专家介绍,这次发掘是前三次发掘的延续,通过发掘出土的动植物和贝壳实物等,研究远古青岛各个时期的土层变化,进一步还原6000多年前青岛沿海原始人类的生活状态,破解青岛原始人类的 “人体密码”和诸多考古疑惑。
遗址到处可见“古人”
“北阡村西侧的一片农田上,就是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这里在数千年前,就生活着原始部落人类。”昨天上午,记者在位于即墨金口镇北阡村大汶口文化遗址现场看到,两年前的发掘现场还清晰可见,一个个土坑十分完整地保存在那里,经过古遗址,到处散落着远古人类的骨骼和祖先们食用海鲜后留下的大贝壳。记者注意到,遗址保护得非常完好,甚至上面能找到许多残缺的陶片,在原来发掘的现场,整齐的土层结构还可以看的很清楚。
“这里住着老祖先,村民平时都会主动保护这片遗址。”北阡村一名村民说,这里原本就有许多坟茔,没有发掘前,在这里农耕的村民,偶尔会发现残缺的陶片和骨骼等,也有村民在这里捡到过玉片等宝贝。因为这里以前住着原始人类,所以当地村民对这片土地,都非常尊敬,平时都会加以保护。
遗址已发掘过三次
“考古专家已经在这里发掘过三次了。”北阡村一名参加过发掘工作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遗址从2007年开始,专家就来这里进行过第一次发掘,以后,每隔一年,考古专家都要来发掘一次,听说是来探源古青岛人类以前是什么模样的。
“计划月底进行第四次发掘工作。”昨天上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林玉海所长告诉记者,按照计划,今年第四次对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是前三次发掘考古的延续。根据目前发掘出的大量文物和动植物实物,完全可以把青岛的历史前推至少6100年。也就是说,至少在6100年前,青岛的沿海就有人类居住,并且出现了殉葬狗、二次合葬等文明的实物证明,体现了青岛远古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在去年对青岛地区的考古工作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等,也许青岛的历史会推前至更早时期。
林玉海介绍,第四次发掘,是穿越时空的一次考古发掘,更是对6000多年前青岛古人的探源 “寻亲”。在前三次发掘工作中,像铜鼎、陶鼎、陶罐、骨匕、玉块,周代贵族墓、二次合葬墓……这些出土的器物和首次发现的墓葬,向人们展示着“古青岛”的文明史。今年对北阡遗址的第四次挖掘,可以称为是“青岛历史探源工程”。北阡发现的最早遗址是距今6100多年的大汶口早期、北辛文化晚期遗址,远远早于距今4500年至5500年左右的胶州三里河大汶口晚期文化遗址,将青岛的历史又推前了几百至上千年。
诸多考古疑惑期待揭秘
据即墨市博物馆馆长张文勃介绍,在即墨北阡遗址前三次的发掘中,共出土器物3000多件。考古专家介绍说,随着对北阡遗址第四次发掘,通过分析人体的骨骼信息,研究古人类的年龄、身高、性别、生存状态、病理现象、遗传基因等方面,探究“人体密码”,揭开人类早期的身体特征、健康状况及生存状态等,进一步丰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考古资料。
林玉海告诉记者,在北阡古遗址前三次发掘,仅出现了大汶口文化早期和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两个文化层。奇怪的是,这两个文化层相隔3000多年,并没有连接起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突然消失,让考古工作人员感到十分不解。
3000年历史哪里去了?林玉海所长认为,北阡遗址当时是沿海一线,有丰富的海产品。很多年后,可能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多,周围的海产品不够吃,人们开始向内地迁移。目前,专家的各种考古猜测,还没有得到证实,有望在今年第四次北阡遗址发掘中,破解诸多史学之谜。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北阡遗址又称“贝丘遗址”
张馆长介绍说,即墨金口镇是古莱夷地,北阡遗址,位于胶东半岛南岸西部,地处即墨市金口镇北阡村北50米处的台地之上。北靠玉皇山,远处与莱阳毗邻,南依凤凰山,东距现海岸线约5公里左右。现地表散布大量的陶片、火烧土块及牡蛎壳屑等,考古学界习惯以 “贝丘遗址”来称呼这类遗址。
新闻推荐
昨天,即墨气象局组织在石棚水库、温泉等4个点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地面碘化银火箭弹9枚。全市普降小到中雨,对小麦返青和保墒十分有利。“石棚水库,三发准备,发射……”昨天下午,记者在即墨石棚...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