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交通先行。在加快烟台东部跨越崛起,建设幸福牟平的伟大征程中,牟平交通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勇当“开路先锋”,一个畅联内外、接纳南北、畅通东西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加速形成,成为助推烟台东部新区领航区建设的强力引擎。而借由这条立体化综合交通大网络,牟平当地百姓也走上了一条幸福大路。
牟平交通荣誉集锦:
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交通战备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交通运政管理先进单位;烟台市文明单位;烟台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廉政工作先进单位。
交通是城乡建设的基础,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牟平区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道路”做文章,把目光瞄向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公路重点工程实施上,把发力点放在便民富民的农村公路网化建设上,把科学发展落实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上。
一条条贯穿于山海之间、城区之间、产业园区之间的大道小路织起了密集的交通网络,托起牟平经济腾飞翅膀的同时,也筑起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康庄大道。
“五纵五横”拉起发展“高速路”
近年来,围绕给力城乡建设、助推跨越发展,牟平区交通运输局牵头实施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事关城市形象、事关民生改善的重点交通道路工程,总投资达到49.5亿元。
其中,牟乳线拓宽改造工程,从清点补偿、征地拆迁、管线搬迁、施工建设到顺利通车仅用时8个月;烟海高速公路牟平段工程,完成勘界、清点、清表、补偿征迁等前期工作仅用时5个月;青荣城际铁路牟平段,在征迁路段长度全市第二、80%线路确定全市最晚、沿线情况全市最复杂的现实条件下,创新推行“施工便道隔离法、嫁接旧村改造法和资金科学调度法”,实现了零上访、零伤亡、零违纪的和谐征迁,征迁速度走在了全市前列。
如今的牟平,上泽线、牟白线、牟乳线、烟海线、烟海高速、荣乌高速、滨海路、成龙线、俚李线、文三线交错形成“五纵五横”,隆起一条条新的经济带、文化带和旅游带,也让牟平乃至烟台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投资2.26亿元,新建长11.6公里的滨海路;投资1.28亿元,改建长14.7公里省道上泽线;投资1800万元,新建4.3公里县路龙昆线,投资3500万元对县路大龙线、高马线大修改造,全面贯通了山海岛泉河旅游观光路。
———投资2.2亿元,按一级公路标准改建总长28.6公里的省道牟乳线,奠定了城区大外环格局。
———投资2.3亿元,按一级公路标准改建总长20.3公里的省道成龙线,将牟平和威海两座城市连结得更为紧密。
———投资10.2亿元,长达23.7公里的烟海高速牟平段,已于2012年5月底实现主线通车。
———投资30.8亿元,长达32.85公里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牟平段正在兴建中,2014年竣工通车后牟平人将迎来自己的“高铁时代”。
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牟平建设办公室主任、牟平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李文成表示:“‘十二五\’期间,牟平交通运输工作将以‘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为引擎,深入实施‘畅通大通道、疏通微循环、发展大公交、完善大服务\’战略,努力构建‘公铁双网支撑、快速便捷安全\’的现代化交通综合运输体系。”
农村公路“网络化”筑起便民“直通路”
从2003年开始,牟平区交通运输局紧紧抓住国家扶持村村通油路政策的历史机遇,强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舆论发动”的“四轮驱动”措施,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农村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硬化农村公路1430.1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100%行政村通油路目标。
为加快农村公路由“线形”向“网状”转型发展,实现由“村村通”到“村村连”延伸升级,牟平区成功争取成为全省首批35个村级公路网络化建设示范县之一。村级公路网化建设作为全区为民服务实事之一,分别被列入区《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根据现有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结合全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牟平把“网化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区建设以及土地综合开发改造等项目相结合,在保证每个村拥有1到2条主要街道硬化的基础上,重点加大行政村主要街道与邻近公路连接通达硬化和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通达硬化力度。同时还加强了通往农业产业区、农业开发项目区、休闲观光旅游区、农产品集散地与生产地的路网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通过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严密的建设方案、实施细则、验收方案,严格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施工许可制、廉政合同管理制、交竣工验收制,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牟平全面掀起了村路网化建设高潮。今年349公里的村路网化计划,4月初完成了路基工程建设,7月底完成了路面主体工程施工,9月基本完成了路肩、边沟和边坡整修、两侧绿化以及安全防护等附属工程,创造了农村公路网化的“牟平速度”和“牟平模式”。
路网连民心,交通促发展。在姜格庄街道北王家疃村,一条4米多宽、800多米长的水泥路从山脚直通到小金山的山腰上。这条硬化路穿梭于果园之间,送来了平坦,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村民曲志胜告诉记者:“以前的土路运出来苹果有不少都碰伤了,碰了就成了次果,只能以四五毛钱一斤的低价卖出,对我们来说损失挺大。”村委书记王吉富介绍:“修好路以后,现在运出来的苹果100%没有碰压伤,好果子有的时候能卖到3块钱一斤。道路建好了,收成也变得好了。”
不仅仅是北王家疃村,也不仅仅是姜格庄街道。4米宽、长6公里的网化村路环绕在观水镇观水村3000亩果园里,村民从家到果园,从果园到家再也不用走坎坷不平的山土泥路了,为此村民主动砍掉1400多棵果树给这条道路让出地方。在龙泉镇河里庄村,休闲观光旅游大道绕着凤凰山绵延5公里,周边农家乐正悄然兴起。文化街道顾家庄至高陵镇大张夼新修路总长虽然只有2.5公里,却缩短了高陵东部大张夼、小张夼、马家疃等十几个村进城时间,村民进城不再需要多绕行6公里。水道镇北徐村至王格庄镇梁家村新修改建路6公里,打通了两镇多年封闭的通道,圆了百姓千年来的梦想。
眼下,牟平区村路网化建设如火如荼。村内村外路连着路,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一条条富民路与生态文明乡村相得益彰,搭建起了城乡共同发展的和谐之路。
牟平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薛才广介绍:“我们将力争到2012年底,全区村级公路增加里程50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农村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4.8公里,最终形成以国省道为枢纽,县乡道为骨干,村级网化公路为基础,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四通八达、便捷畅通的公路网络主框架。
科学养护夯实利民“优质路”
建设公路是创造财富,养护管
理则是保护财富。
牟平区交通运输局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分级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牟平严格落实县道区养、乡道镇养、村道村养的分级管理责任。区交运局设立地方公路管理局,并下设9个地方公路管理站。同时,在各镇街成立了乡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全区自上而下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联动机制,并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式列入每年度全区岗位责任制年终考核镇街工作的依据。
以养护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实现规范化养护为目标,改革养护体制。2012年伊始,牟平将县级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推向市场,依照公司承包管理模式,与对口成立的公路养护公司签订合同,“一对一”地推行专业化、精细化养护管理,初步实现了县级公路养护由事业型向公司型的转变,并逐步引导全区乡村公路日常养护走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养护管理模式。
为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牟平区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资金渠道。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确定了分级补助政策。对县路大中小修工程,区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300万的补助资金。对乡村路,按照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标准,安排日常养护管理补助资金。各镇街因地制宜,安排镇级财政落实配套养护资金。稳定的资金投入推进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严格检查考核,是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牟平因路制宜,制定了科学量化的考核办法,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严格的量化考核和奖惩,较好地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目前,牟平全区县、乡、村级农村公路列养率与经常性养护率都达到100%。各镇街按照每两公里配备不低于1名养路员的标准,组建了乡村公路养护队伍,乡村公路标准路段建设达标率达到了30%以上。
YMG记者耿晶通讯员初晓国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立体栽培节地又增收, 河北省张北县:农业科技示范区惠农2万余户
1月23日,佳圣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员工在对立体栽培的苦菊进行日间管理。2012年,河北省张北县建起佳圣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区以88000平方米智能...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