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时代起,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青岛大地孕育过自己的文化,成长起自己的文明。但是,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和历代战争的破坏,青岛地区的早期历史,并不为人们所了解 ,所以,考古发现对青岛历史研究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在青岛建置120周年之际,青岛市博物馆推出了“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有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两个单元,十个遗址 ,近百件展品,带领青岛市民徜徉于青岛的历史长河。
A 布展现场戒备森严,古代青岛层层展现
5月12日下午,当记者来到青岛市博物馆,“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展厅的大门紧闭,“游客止步”的牌子挡住去路,几位保安人员正在来回巡视,更为展厅增加了一丝神秘的色彩。青岛市博物馆刘元鸣馆长告诉记者,本次展出的近百件文物是市博物馆和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跑遍国家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和青岛各区市博物馆挑选借调而来的,历时半年之久,是青岛市历史上第一次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其意义之重自然不言而喻。
跟随工作人员走进神秘的展厅,刚好赶上工作人正将出土于即墨北阡遗址的陶器和石器开箱、布展。只见工作人员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一件件陶器、石器从木箱中取出,拨开层层包装,然后仔细地摆放进展柜。“这些陶器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刚挖掘出来的时候都是碎片,你看到的陶罐都是后来一点点修复的。”工作人员拿起一个黑色陶罐告诉记者,“经常听人说青岛没有历史,我们这次展览就是要把青岛的历史展示给大家看看,其实咱青岛七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活了。”据布展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共分为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两个单元,分别选取在本市周边发现的最具历史意义的四个古代遗址和六个由青岛市水下考古人员参与打捞的水下遗址进行重点展示,其中有文字资料,也有近百件珍贵的文物展出。“从上个世纪 60年代,石文化时期的平度东岳石遗址发掘至今,青岛周边已经发现的古代遗址有20多个。”
B 南宋瓷器要到开展当天才能揭开面纱
一早就听说此次展览,将展出青岛水下考古队参与的历次海底打捞出的宋、元、清瓷器,均为难得一见的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精品,其中著名“南海一号”古沉船发掘出的众多珍贵南宋青白釉瓷器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于是在简单参观过展馆后,记者就想提前一睹这些国宝级文物的真容,但工作人员却只能无奈摆摆手:“因为水下考古的这批文物中,有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展出,所以按照规定,只有在5月18日开展当天才能揭开神秘面纱,在此之前这批展品的具体情况一个字都不能透露。”如此神秘,更是吊起了记者的胃口,在反复追问之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那批珍贵瓷器就在展厅内的一个箱子里,由专用摄像头24小时进行监控,但要一睹真容只能到开展当天才行。
据了解,“南海一号 ”沉船是1987年在中国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发现的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 ,距今800多年。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现已出水文物有瓷器、金器、铜器等,其中2000多件完整瓷器,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而本次展出的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六件。
C 水下珍贵瓷器是咱青岛人参与打捞的
“水下考古学可以看作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但是水下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比田野考古学更为复杂、更加困难,涉及到更多的理论和技术领域。把考古展搬进博物馆展厅,在青岛还是第一次。”刘元鸣馆长告诉记者,本次“探秘 ”特展与以往展览的不同在于,不仅是展览文物,还是对水下考古这一新型考古形式的一次科普介绍,将把考古潜水设备、水下考古工作流程进行展示。据了解,展览期间还会有水下考古队员来到现场,揭秘真实的水下世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次之所以可以将如此珍贵的水下考古文物在青岛进行首展,是与青岛水下考古事业的高水准分不开的。“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完成的五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中,就有两届是在青岛举行,而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第六届培训班也是在青岛。”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青岛拥有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他们凭借着专业的考古知识,高超的潜水技能,不仅为青岛更为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贡献着力量。而本次展出的胶南鸭岛遗址、山东蓬莱墟里清代沉船遗址、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海一号”沉船遗址、福建“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和福建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六处水下遗址都是由青岛水下考古队员参加的考古项目,可以说本次展出的16件水下考古展品都是由咱们青岛人参与打捞的。
青岛最具历史意义的四大遗址
即墨北阡遗址
北阡遗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镇北阡村北,是青岛地区典型的贝丘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距今6300年的早期大汶口文化和周代遗迹。遗址最下层距今7000年左右的文化堆积,是目前青岛地区正式发掘的最早的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可知青岛地区最古老的文明遗迹,将青岛人类文明史推进了一两千年,为青岛的文明探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另外,遗址的周代贵族墓属首次在青岛地区滨海发现,其随葬品既有典型的原住民文化特色又具有中原地区的特点,对研究夷人文化与中原周文化的不断融合过程和西周时期齐、莱等国历史等都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平度东岳石遗址
东岳石遗址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东南,淄阳河水库的东北部台地上,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两次发掘工作共出土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近千件,其整体文化面貌,特别是陶器的造型和纹饰别具一格,考古学界将这一类型的遗存命名为“岳石文化”。它作为夏代至商代早期典型的东夷文化遗存,为研究山东龙山文化的去向和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盛家庄汉墓群遗址
盛家庄汉墓群位于胶州市盛家庄村东约100米的岭地上。2010年7月青岛市考古研究所会同胶州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31座,出土各类文物50余件。本次考古发掘的随葬品虽不多,但墓葬形制类型却呈现出多样性,包括土坑竖穴墓、砖椁墓、积贝墓等。其中,积贝墓是以牡蛎、海螺、蛤仔、沙海螂、鲍鱼等海产贝壳为主要构材散布在墓室四周的墓葬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潮湿。积贝墓除了代表西汉时期沿海居民墓葬形式这一显著特点外,还代表墓主人身份显赫。
胶州板桥镇遗址
板桥镇遗址位于胶州市老城区,同属板桥镇时期的板桥镇码头遗址位于胶州市湖州路南端,古称唐湾,遗址的年代包括史前新石器时代、商周、两汉、唐宋至元明时期等。2009年青岛市考古研究所与胶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经考古勘探确定地表以下34至4米左右为宋代文化层,为研究板桥镇的历史提供了依据。考古发掘共出土了40余吨宋代铁钱,瓷器、铜器、骨器、金器、建筑构件等许多精美文物以及数以万计的历代瓷片标本。陶瓷汇聚了当时大江南北不同区域的著名窑系,反映了当时胶州板桥镇发展繁荣的历史真实,进一步印证了板桥镇作为当时北方唯一的对外商贸港口的历史。文/记者 黄默 图/记者 李隽辉
新闻推荐
爸爸受伤,妈妈出走,爷爷奶奶年迈体弱10岁的赵琴照顾全家,学习还很棒
爸爸受伤,妈妈出走,爷爷奶奶年迈体弱10岁的赵琴照顾全家,学习还很棒日期:2011-06-01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