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胶州 > 正文

正月里来唱大戏 □胡义深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22-02-27 09:41   https://www.yybnet.net/

正月里唱大戏,是农耕时期农村兴起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参与面广,简易便利,赢得了群众的欢迎,从一开始的杂耍清唱,到后来排演完整的剧目,延续传承了千百年。“扯大锯,割大槐,姥娘家门口扎戏台,搬他姑,搬恁姨,他姑恁姨都没来。”这首反映唱大戏隆重热闹场面的童谣,五十岁以上的青岛人,耳熟能详。

我老家那个村子靠近胶州湾,村民既渔又耕,村里的人们喜欢唱听柳腔。这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村里有一个叫王化淦的艺人,离家到棘洪滩一带拜师学唱柳腔和操作胡琴,学成回村后,自己招生带徒,搭起了一个戏班子,利用晚上和农闲时节,排练一些柳腔的传统剧目,象《赵美蓉观灯》《铡美案》《罗衫记》等,每到正月里先在村里搭台演出几天,再应邀到其它村庄演出,挣个辛苦钱补贴家用和剧团里的费用。潜移默化之下,慢慢地村里人也都喜欢上了柳腔,男女老少都会哼上几句经典唱段,也有不少人学会了拉胡琴,有时,一大家子人操琴击鼓各扮角色,即兴唱上一出。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集体经济开始宽裕,生产大队根据形势和村民的需求,出资购置了唱戏的行头和乐器,以根正苗正的青年民兵团员为主,组建了戏团,利用农闲时节,在一些老艺人的传授下,排练一些形势需要的剧目,开始是一些忆苦思甜内容的戏,如:因为家贫用一块银元就把女儿卖给地主家做佣人的《一块银元》,祖孙三辈子在一家地主家做长工、受尽折磨的《三世仇》等;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排演的是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由于演唱柳腔的历时长久,演员唱功做工细腻到位,王家庄的柳腔闻名周边,每到正月里唱戏的那几天,都会吸引方圆十几里的人们前来听戏,真的出现搬姑请姨叫姥姥来听戏的情景,那场面人山人海。记得,每到演出时,现场都会有几个手持长竹竿的民兵维持秩序,长竹竿是用来敲打那些在剧情高潮时情不自禁站起来大声叫唤、影响后边观众的人。

缺少文化生活的年代,人们更注重自娱自乐。农民忙农耕,农闲季节就成了他们尽情玩乐的时候,当时流行的民谚“耍正月,闹二月,沥沥啦啦到三月”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每年我村的剧团在村里演出三到五天后,都被周边的村子邀请去演出,直到春耕农忙时,才会结束。

时光悠悠,岁月如梭,沧海桑田。随着社会的进步,传播媒体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的简易快捷,正月里广场唱大戏,成为留存于人们记忆和影视画面里的情景。但是,不知现在年轻人看到影视里的画面或听到人们的讲述感觉如何,我总觉得,不管影视出品人再怎么打扮包装、渲染刻画,讲述者如何声情并茂,都没有当年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难以再现当时现场观众那开场锣鼓响起来时的激动、演到高潮时人们自发的狂呼尖叫、结束时那种意犹未尽和对第二天演出的期盼场景。

新闻推荐

青岛特警练兵忙

看点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地铁开工时间定了2022-02-21 06:26
猜你喜欢:
评论:(正月里来唱大戏 □胡义深)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