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何毅
春节将至,花饽饽作为胶东地区的必备年货,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特色美食,还是一种传统的习俗。2009年,胶东花饽饽民俗就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月9日,青岛胶州胶莱镇陆家村金日花饽饽手工坊内,董良金与爱人、儿子一起在做花饽饽馒头。
几年前,董良金和爱人专门去了威海、烟台和青岛崂山王哥庄等地学习做花饽饽馒头的经验,最后与胶东花饽饽馒头进行结合改良。他们夫妻俩做的馒头模样栩栩如生,尤其是锦鲤和生肖虎造型,简直就是惟妙惟肖。
夫妻俩的儿子董振豪今年22岁,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做建材装修行业的。后来看到逢年过节父母做馒头很辛苦,于是半年前也开始学习。起初掌握不好火候,放水的比例、发酵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馒头做出来的口感也不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目前对于各道工序已是相当娴熟。据了解,老董家自进入腊月开始,每天从早晨七点忙到天黑,一天差不多做300多斤馒头。而这些馒头大多被预订走,基本上是白天做馒头,晚上忙着发货。
董良金表示,胶东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蒸制最为重要的步骤是和面和整形,有的花饽饽造型讲究,和面就要硬一点,有的花饽饽则可以软一点。而且和面的程度要达到手光、面光、盆光。“守面”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肩膀、手臂和手腕协调用力,均匀地揉。面“守”得越好,蒸出来的花饽饽就越筋道、越好吃。
新闻推荐
市民健康中心二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项目传捷报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再发力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今年以来青岛医疗卫生事业频频发力。在年终岁末,市民健康中心二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青...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