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义好和原林春夫妇在排演秧歌。(受访者提供)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
在胶州铺集镇的乡村舞台上,一直活跃着这样一对“秧歌夫妻”:年过花甲能编能演,给当地群众送去了无数欢声笑语,也成就了一段感人肺腑的传奇佳话。这对老夫妻就是获得“中国好人”“山东好人”“青岛市文明市民”“青岛市最美家庭”“胶州市最美家庭”“最美胶州人”“胶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铺上四村村民臧义好和原林春夫妇。
“听到获奖,我的眼泪都出来了。”12月1日,听闻获评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原林春激动地说,正是因为党和政府的信任,才让她和老伴有信心把农村文化演出继续办下去。
16人秧歌队平均50岁
1949年出生的原林春,与新中国同岁,也有着那个火热年代成长起来的人特有的乐观和勤奋。
12月1日,记者联系上原林春,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整个谈话过程中她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现在过上好生活了,我们很满足,所以我要把这些好生活用我们农村人特有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1965年,原林春作为当时青岛首批知青,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铺集公社沙河大队。1968年,18岁的臧义好成为铺集公社砖瓦厂的一名业务员。1970年,臧义好、原林春喜结连理。臧义好勤奋好学,浑身充满了干劲,很快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干到了业务科长、经营厂长。原林春作为当时铺集公社最年轻的知青,身上有着一股不落人后的劲儿,在火热的年代里奉献青春。
胶州是茂腔发源地,民间戏曲氛围浓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热爱文艺的原林春在自家门口自编自演胶州茂腔和胶州秧歌,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擅长吹拉弹唱的乡亲,“之后,村委和镇党委逐渐给我们购置了服装道具,我们的队伍也渐渐壮大起来。”原林春说,2003年他们参加胶州市秧歌大赛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正式成立秧歌队,“最开始16个人,平均年龄五十来岁。”
从此,跳健身秧歌也在铺集镇老百姓中间流行起来,原林春成了领队,“带动妇女们走出家门,走向更大的舞台,心里甭提有多自豪了。”那是原林春最开心的日子,三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各有建树,丈夫臧义好在乡镇企业也是一把好手,闲暇帮她编剧本写台词,偶尔也参与演出,一家人其乐融融。
舞起秧歌忘记是病人
可人生无常。2003年排练期间,原林春经常感觉疲惫,“最开始以为排练太累了,或者是感冒了。”2004年实在撑不住了,农历正月初六,原林春到医院检查,却得到了一个让她震惊的结果——直肠癌。一向开朗的原林春说,“我不怕死,可是好日子刚刚开始,我还没活够啊。”没过多考虑,农历正月初九,在老伴陪同下,原林春到济南接受手术。
“其实,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可以说是心灰意冷。”原林春回忆,有一次在医院走廊看到很多陪护家属,每个人都愁眉苦脸,“看着他们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我想到我的家人肯定心里也很难受。”就在这时,一手举着点滴的原林春唱起了歌,“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原林春身上,有人说,“你看,这人还唱歌,说明人家心态很好。”原林春说,虽然自己心里也很难受,但她更希望通过歌声让人们重拾信心。
“走廊唱歌”之后,原林春依然无精打采,而臧义好看着妻子郁郁寡欢心里很难受,就想用什么能激起她对生活的热情,便想到了秧歌。“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难道不想参加文艺演出了?”臧义好的一句话点醒了原林春。“我当时就想,我把命交给医院了,现在医术这么发达,肯定能治好的,我一定要参加三八妇女节的演出。”就这样,在丈夫的悉心照顾下,原林春的治疗非常成功,也如愿参加了当年的文艺演出。“虽然不能大唱大跳,但能参加我已经很开心了。”
手术后原林春身体虚弱,臧义好毅然放下企业工作,两年里一边照顾妻子,一边重整秧歌队。他说,这两样同等重要。臧义好知道,要让妻子振作起来,离不开她热爱了半辈子的民间艺术。就这样,臧义好接替妻子成为秧歌队的带头人。他鼓励原林春一起钻研胶州的风土民情、秧歌的起源传承,一起编了秧歌新剧,反复琢磨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原林春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如今,17年过去,原林春的病再也没复发。
祸不单行丈夫又患癌
妻子病情好转,臧义好又继续回去上班。经过这一次,他们决定把胶州秧歌真正地跳好,把最具西南乡特色的民间艺术发扬好。没有经验,就聘请专业老师指导;没有经费,就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成员不够,就一户一户给爱好文艺的村民做工作。在夫妻二人的努力下,原来不到20人的小秧歌队逐渐发展成服装道具齐全、节目多样,成员达60余人的民间艺术团体。问及原因,臧义好总是呵呵笑着说,“因为热爱,因为开心,因为父老乡亲喜欢。”
正当秧歌队活跃在西南乡的大地上,为乡亲们带来快乐的时候,生活再次跟他们开了个玩笑。2010年春天,臧义好又被确诊患上食道癌。这一年,臧义好60岁,刚刚从乡镇企业退休;这一年,离妻子原林春直肠癌手术刚过去6年。经历从身体到精神的双重煎熬,原林春和臧义好没有沮丧,反而激起他们对生命和这个时代的无限热爱。他们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在有生之年把铺集的民间文化带动起来。
“这一次换我来照顾他。”原林春说,当时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带领乡亲们扭秧歌。在妻子的照顾下,臧义好4个月后就回到了演出的队伍中。
本以为,生活的磨难已经结束,可考验又一次找上这对夫妻,2016年4月10日半夜,家中老房子因电线老化引发火灾,9间南屋和秧歌队全部家当都被烧毁,经济损失达30多万元。“全部家当都烧没了,不心疼是假的,不过这中间乡邻们的情谊,让我更感动。”说起那场大火,原林春哽咽了,火光中,那些白发老人,那些下夜班的青年,那些把孩子扔在家里的妇女……原林春说她至今深深记在脑海中。
在乡亲们和镇政府的帮助下,他们重建了家园,重新置办了服装和道具,秧歌队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一次,两口子决定成立铺集镇臧义好艺术团,带领艺术团到敬老院义务演出。
乡村巡演舞出好日子
一次次磨难,让本就乐观的两个人心境更加豁达。“现在国家这么富强,生活这么幸福,儿女们也很孝顺,我已经很知足了。所以,我们就想用秧歌、茂腔等形式,记录现在的美好生活。艺术就是我们人生的精神支柱,它既能提高精神境界,又能锻炼身体。”原林春说。
现在,臧义好和原林春的艺术团每年在胶州大地上演出60余场,把三农、医改、日间照料、消防治安、孝老敬亲等题材的身边人身边事,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全镇60多个村庄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欢迎。
臧义好还将将十九大精神编成了说唱表演《十九大精神是明灯》,传递的是基层老百姓紧跟党走,勤劳持家迈向幸福小康路的美好经历。最近,原林春正和队友们商量2022年的演出节目,他们想创新演出形式,让艺术团与时俱进。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臧义好笑着说。
新闻推荐
“集中供热难,可选新能源” 跨区供热犯难追踪:居委会提出新方案,居民担心效果难保障
由于无法集中供暖,一些居民使用燃气供暖设备。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11月30日,本报报道了胶州万发活力康城小区...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