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不忘初心,他带领村民一起努力,让环境落后村成为青岛市级美丽乡村;牢记使命,他率领乡亲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让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就是近日被评为全省 “担当作为好书记”的胶州市胶西街道墨河新村党委书记宋增太。日前,记者采访了宋增太,听他讲述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嗅到“商机”带领村民种土豆
1990年,宋增太担任胶西苑戈庄村支部书记。当时的苑戈庄,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当时,有村民从东北亲戚家背回一包马铃薯种子,零散种植马铃薯。由于种植面积小、生产模式落后、管理跟不上,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小、产量低。
“马铃薯是很好的经济作物,如果能大面积种植的话,很有发展前景。 ”宋增太立马嗅到“商机”,开始“布局”。种好马铃薯关键是引进高品质的种子。经胶州市农业部门介绍,宋增太辗转来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拜访了著名的马铃薯专家孙慧生。孙慧生最终被宋增太想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诚心打动,同意他们试种马铃薯新品种——荷兰7号。经孙慧生引荐,宋增太一行又远赴内蒙古。 “那时候没钱,我们自己带着小饼子、花生米,买站票,三天三夜才到。终于见到了农牧公司的领导……”
一番艰辛,终得硕果。在村干部和党员带领下,荷兰7号试种非常成功,一出地头就被客商抢购一空。尝到甜头的村民信心大增,开始大面积种植荷兰7号。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村民们在宋增太的指导下,田间技术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整个胶西街道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已扩展到10万亩。
抱团发展村民走上致富路
品质、产量得到了保障,种出的马铃薯怎么卖?宋增太又坐不住了。 “销路是跑出来的。”宋增太带着周边村庄五位村书记,南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寻找买家。为节约费用,他们自带方便面和咸菜,住十几元一天的小旅馆;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农贸市场挨家挨户宣传推介,一天步行几十公里,脚上都磨起了泡。深圳一家农贸市场有217个批发站,他们一夜时间将海报送了个遍。从此,许多外地客商纷纷来到苑戈庄收购马铃薯。
近几年,宋增太带领村民成立了青岛苑戈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仓储能力万吨的马铃薯仓储恒温库;又建立了青岛市首家马铃薯种薯组培中心。每年组培中心都会推陈出新,对新的品种进行培育、实验、种植,不断提升马铃薯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目前,合作社已有红宝石、墨河绿1号、黑美人、麦肯1号等十几个品种;村里招聘本村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搭建电商平台,让孩子们在外学到的知识,反哺村庄经济发展,借势家乡马铃薯产业强劲发展势头,搭乘互联网“快车”,胶西的马铃薯种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村民们也由此走上了致富路。
今后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如今,苑戈庄已经“蝶变”为墨河新村,这里道路宽敞整洁,绿化、美化、亮化扮靓了初春的乡村。走在新村的街道上,记者能感受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我们合作社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打造‘一园一都三中心’。一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都,是金薯新都项目,投资1.2亿元;三中心,是马铃薯种薯供应中心、商品薯储运销集散中心、马铃薯深加工中心。项目建成后,一年可储存马铃薯等优质蔬菜5万吨,加上带动务工、配套及食宿餐饮等产业收入,年总收益可达8000万元以上,马铃薯加工区年利润预计3亿元,到时候,村民收入就更高了。 ”宋增太手指规划图,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接下来,还要带领村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观光旅游农业,让村民的小康路甜蜜又多彩。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牟成梓通讯员 张彬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报3月3日讯3月3日,在济青中线工程胶西段施工现场,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吊车机器轰鸣,正全力进行路基平整。济青中线潍...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