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Y1版)
同频共振,奏响区域协同发展的“交响乐”。2019年,全市功能区试点改革,让城阳区与青岛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为三区协同、相互赋能、一体推进的发展共同体。2020年,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原青岛出口加工区)与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纳入全市功能区改革,城阳对外开放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放大,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的实力更强、后劲也更足。
4个功能区各有所长,无疑会给融合发展的“大城阳”带来新的发展优势。
青岛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全国、全球寻标定位,打造青岛、山东半岛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发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个独一无二的创新平台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特色产业园区。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将建设青岛市发展保税服务贸易业的重要口岸和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与后机场时代的“未来之城”融合发展,将打造高端智造中心、区域性会展中心、北部湾区高端消费中心和城市文化创意中心,培育引领青岛“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高地。
10月31日,一场由城阳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青岛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等区属功能区有关领导同志参加的“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会议举行,围绕“加快建设创业城市”主题公开“三述”,为当好青岛创业城市建设的“急先锋”、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聚力建设创业城市,城阳区和4个功能区将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未来趋势,聚焦产业分工协作、资源优势互补,聚力区域发展所需的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最大程度做好区域内部的协同,整合资源、调配要素,通过共出产业支持政策、共划产业空间布局、共推“双招双引”、共拓市场渠道、共建研发平台、共享智力人才、共克技术难关,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相互赋能。
阳光沃土培植城市发展新生态
把“阳光”的底蕴进一步发扬光大,让阳光的底色更加醇厚,为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营造阳光高效的发展生态。
城阳,因处在古代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阳而得名。阳光,是城阳刻在骨子里的图腾。2020年,从“阳光城阳1.0”到“2.0时代”,城阳区把阳光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阳光城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0年,城阳区累计投资约72亿元,续建、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2处,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各学段学位4.2万余个;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处,提供学位2100个;未来3至5年,城阳区还计划投资238亿元,高标准建设中小学69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
聚焦人才“买房难”“买房贵”的难点,城阳区创新出台《关于吸引人才享受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实施意见》,从房源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人才共有产权房面向从院士到大专学历等七类人才开放,对不同层次人才购房时由区属国有企业垫付或赠予30%房款。
为扶持企业发展,城阳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促进稳健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生产企业的鼓励政策》等系列政策“百宝箱”,建立启用“城阳区企业服务智慧云平台”,开通复工复产服务专线。选派1572名机关党员干部组建“三支队伍”,一对一包联全区1083家“四上”企业、267个社区、222个建筑工地,建立起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工作体系,全力促进辖区企业达产达效。
新格局、新机遇、新优势、新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和潜力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活力源泉,不断涌现的活力因子加速迸发,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持续释放,我们有理由相信,城阳这片阳光沃土,正孕育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揣着“身份证”,胶白走向全国餐桌 胶州大白菜迎来收获期,体型大的直径近1米,白菜帮薄脆甜
小雪不起菜,就要受冻害。”而秋雨“洗礼”后的白菜还要经过最后一道考验,需要控水几天后再进行收获,到了“小雪节气”,胶州市...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