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洋河镇南官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体成员大会现场。(□记者 赵洪杰 报道)图2: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俯瞰图。(□记者 赵洪杰 报道)□ 本报记者 赵洪杰
本报通讯员 李颖慧
胶州市南部有个以丘陵地貌为主的洋河镇,洋河镇西南端是官庄片区。洋河镇山水资源丰富,但前几年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庄占了近70%,零收入的村庄占三成以上。而官庄片区11个村中有4个贫弱村,大多数背有外债,是全镇最落后的片区。
谁曾想,短短两年时间,最落后的片区已整建制流转土地1万多亩,投资16.7亿元的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在此落户并运营,有4个村庄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闯出了全镇复制的“新村党委+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平台公司+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共同体模式。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省委提出,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在乡村振兴这条康庄大道上“弯道超越”,官庄片区的实践引人瞩目。
向“不见光”的资源开刀
官庄片区村干部凑在一起,常说村民种地,种到什么时候,穷到什么时候。
“我们这片区土地较为贫瘠,这几年天旱,种地基本不赚钱,我们村有二三百亩地一度撂荒了。”与尧洼村党支部书记刘前材一见面,他就道出了官庄片区两年前的困窘:土地碎片、生产低效、资源闲置。这,也是山东省很多农村亟须解决的紧迫现实问题。
面对山水资源丰富、总体发展却相对落后的现实,2018年洋河镇党委将土地规模化经营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从脱贫走向振兴,资源是纽带。但不能就村抓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必须在镇这一级来做才有账可算。”镇党委书记宋振祥说。
官庄片区土地流转率相对较低,又是最落后的片区,这里便成了洋河镇的“试验田”。“一进村,发现这事太难了。”洋河镇经管审计统计服务中心主任邓宝荣清楚记得,当年从穿短袖一直奋战到穿羽绒服,这才把事干成了。
土地权属不明晰是最大障碍。官庄片区丘陵多,一位中草药种植大户在南官庄村曾流转耕地86亩,但实际加上整理出来的四荒地足有200多亩。而多出来的部分都是“不在册”的。
产权不清带来了土地价值被严重低估、集体土地随意流转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向“不见光”的资源开刀,土地规模化经营才走得通。2018年,洋河镇党委统领成立“三清”工作队,开展以明晰集体资源权属为核心的清土地、清合同、清债权“三清”行动,全面摸清村集体家底。
为把土地权属关系搞清楚,那个夏天,“三清”工作队走遍了官庄片区的沟沟坎坎。南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相仕清给他们买了20顶草帽,清完土地大家还是晒破了皮。
南官庄村耕地520亩,但经过“三清”和土地整理,竟清出集体机动地、四荒地1000余亩。在邓宝荣拿出的账册上,记者看到这样的数据:全镇完成“三清”工作的26个村,清理增加土地1万多亩、荒山700多亩、水库350多亩,全部归村集体所有。
今年,洋河镇将完成所有村庄的“三清”任务。
整合“碎片化”资源导入市场
洋河镇有一个村,过去土地流转每亩200多元,即便流转合同到期了,承包方仍然执行这个价格。“三清”行动做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堵住此类事就有了条件。
洋河镇党委副书记庄金展说,一年之内镇上陆续出台“农村资源管理10条意见”“农业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指导意见”等10余项制度,严格控制集体资源低价出让。
同样是在官庄片区试点,洋河镇党委决心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统一定价、统一合同、统一平台,将土地流转价格从过去的被低估的每亩500元,增长到1000元。
统一的流转市场,需要一个平台,既能收储规模化的土地,又能将其导入市场。此时,胶州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胶州城投)进入了洋河镇的视野——国有平台公司既能最大限度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又能以市场化机制对接工商资本。
胶州城投很快就陆续流转了官庄片区上万亩耕地。大片土地为媒,平台公司多方考察,导入了一个大项目:去年8月,胶州城投与中城开农业集团、台湾富士康永龄农场成立合资公司,投资16.7亿元启动了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
29座冬暖大棚、22座膜连温室、54万株新品种优质樱桃、6万棵齐鲁金苹果、3500棵雪桃、150亩牡丹……一系列项目如火如荼展开。“这些都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高档品种,销售市场定位于一线城市。”胶州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玉说。他们正在打造一个集组培、育苗、种植、分拣、仓储、加工等全要素于一体的产业基地。
官庄片区能做成的事,其他地方更有条件。按照党委牵头、全镇统筹、分片运作的思路,洋河镇整建制流转土地已达4.87万亩,占全镇土地的84%,又引进胶州新城、胶州湾投资两家平台公司,导入新城环湾文旅、乡村驿站文旅等7个总投资100多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
4月20日,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公布,洋河镇成为青岛唯一上榜的乡镇。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宋振祥认为,这“五化”是摘得殊荣的重要原因。
形成“资源驱动共同体”
这场“试验”中,官庄片区形成了“新村党委+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平台公司+综合体”的共同体,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可贵的变化,乡村社会治理水平随之提升。
整合资源前,官庄片区人累弯了腰,从黄土地上也赚不了几个钱。大项目的到来、国有平台的兜底,彻底焕发了他们土地流转的热情。
官庄片区尧洼村去年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接平台公司。兼任理事长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前材,脸庞黝黑,这段时间被太阳晒得更黑。开春以来,他组织村民又流转了400多亩地,丈量核算、倒地赔青,每天都跑得腿疼。“去年流转时,有些村民还有顾虑,流转范围内的二三十户不同意,村里只好给他们调地,今年流转的这400多亩中就只有1户提出调地。”
庄金展介绍说,受益于土地整建制流转,洋河镇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已经全部消除,经营性收入总和达2300万元,较2017年增长近3倍,其中45个村超过10万元,6个村超过100万元。
集体增收后,官庄片区探索了土地流转费、劳务佣金、土地入股分红、集体分红及福利、营效分红等多种利益分配机制。
采访时,南官庄村84岁的村民孙洪章爬上丘陵地,为项目方栽植樱桃。“村里的劳务公司给我派活,一天能赚180元。”土地流转出去,农民不种地了,干什么?洋河镇引导14个村党组织领办劳务派遣公司,2019年全镇劳务派遣1100余人,仅从农业园区中就收入劳务佣金2500万元。
各村庄还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因整建制土地流转增加和盘活的集体资源,确股量化给村民。以官庄村为例,全村人均2亩地,一个5口之家,可得确权地土地流转费9000元,土地入股分红1700元。
资源盘活,集体增收,农民与村级组织有了联结机制。“村集体富了,我们就对评上洁净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荣誉的村民给予奖励。”刘前材最大的感受是,去年以来美丽乡村等工作好开展多了。
顺应产业突破带来的生产方式改变,洋河镇将84个村庄规划合并为17个新村,适时启动村庄布局调整。去年,已先行成立17个新村党委,形成了“镇党委—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党旗引领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和居住融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家住青岛市市北区的徐本溪致电本报寻亲热线0532-66610000,希望通过本报找到曾经与他一起从胶县(现胶州市)四中应...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