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锡存(右)□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黄蛱
1981年10月,相锡存参军入伍,在总参通信第一站五团二营六连当通讯兵,四年的军营生活对他来说是一段艰苦而又弥足珍贵的记忆,“有一次,半夜12点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微波站出现故障。我带领班上5名战士,背着抢修工具,在黑夜中爬到海拔1700多米的山顶上,经过近两个多小时的抢修,终于消除了微波站的故障,保障了领导的通信畅通。”相锡存回忆道,“对军人而言,军令如山倒,尽管环境艰苦,又困又累,但军人就是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任何困难都不能成为我们奋勇向前的拦路石。”
让村庄富起来
进去是块“铁”,出来是块“钢”,部队大熔炉磨练了他的意志,不仅造就了他不怕艰辛、顽强拼搏的性格,更因为他的带领,让洋河镇山相家村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在了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的前列。
山相家村位于洋河镇东南部,全村共有150户、480人,党员30名,集体耕地650亩。1998年,相锡存通过换届竞选担任了山相家村村主任。2004年,作为村里的能人,他在村民期待的目光中走上了村书记岗位。
“我们村自己开工厂难度大,那就让外面有能力的人来这开厂,我们给他们打工,赚了钱还是我们自己的。”2002年,相锡存结合村子实际,将目光瞄向了拉投资,发展项目上。
现在,山相家村一共落户21个项目,拉动全村及附近村庄千余人就业,不少村民打趣道:“以前村里里的小伙找对象难,现在富裕了,姑娘们都争着抢着来我们村当媳妇,归根结底,媒人都是我们相书记。”
让荒山绿起来
早在几年前,九顶莲花山,是个荒山般的存在,杂草丛生,环境脏乱。
面对一片荒山设想采摘、旅游的前景,这对村民来说太过抽象。说服村民流转土地、参与开发,是相锡存和联合社面临的头等难题。相锡存便带他们去眼见为实,他带着村民们去很多城市考察学习开发山区搞旅游的经验,还专门去了台湾两次,他告诉记者,去烟台南山、临沂天上王城这些地方一看,他们发现,和咱的山差不多,这样行,就认可了。就这样,几次外出考察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一个“开山”传奇正式拉开大幕。
修路、种树、流转土地、招商引资……“先得让老百姓满意”,这是相锡存给自己定下的一道“硬杠杠”,“这事全凭自愿,只要村民愿意种,我们提供树苗,再给两年化肥,收了果钱都是村民的,不愿意种就把地交给联合社,以前每亩100元都没人种,我们每亩地给你800元到1000元。”
让旅游热起来
青岛农村公园、艾小虎拓展训练基地、莲花山桃源居……良好的环境和优质服务吸引了一个又一个项目落户,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穷山僻壤流淌出了“真金白银”,实现了从过去的“卖矿石”到现在的“卖旅游”的农业结构性转变。如今,莲花山旅游综合体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帮助合作社农户年增收2万多元。“现在,我们村有劳动能力的都有活干、有钱赚,村庄环境越来越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感到很开心。”山相家村村民宋国美说。
现在,巡山,是相锡存每天雷打不动的日程。他手里始终拿着一把剪刀,为果树和花木修剪出生长的方向和漂亮的形状,很多苗木是他三年前亲手栽下的。他一遍遍用脚步丈量山路的长度,熟悉路上的每一处弯折和起伏,山上的路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画”出来的。
新闻推荐
青岛夜经济探寻发展源动力 业态齐全但发展冷热不均 新经济助力“夜经济”腾飞
“遍地开花”的夜经济让人们看到了青岛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然而,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夜经济”...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