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九龙街道殷家村和胶东街道大麻湾二村看到,村民用着统一发放的分类垃圾袋、垃圾桶,基本掌握了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这些村庄还将垃圾分类情况作为洁净庭院的评比条件之一,由此调动和促进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垃圾分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工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这里面,群众的自觉参与、主动参与是实现垃圾分类精准高效的关键,如何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让群众养成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日常习惯和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此前,胶州市多个镇办创新举措,通过免费发放垃圾桶、垃圾袋分类和评比挂钩等方式,来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要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一些由日常生活习惯所引发的问题具有易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因此,要在持续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用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通过制度约束力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实施垃圾分类,重在养成、贵在坚持。相对以前把垃圾一股脑扔进垃圾箱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肯定要麻烦一些。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和长效,用“心”思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还要发挥好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合适的宣传方式,引导更多村民不断增强和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形成村规民约,最终内化成村民的行为习惯。
垃圾分类需有心、齐心、用心、恒心。村民有心,才能有自觉的分类意识;政府与群众齐心,村民养成垃圾分类自觉意识,社会各级监督,村民与政府才能同心协力;制定管理办法用心,政策的制定顺应民心,贴合实际,充分考虑村民需求,政策才能有序实施;垃圾分类更要坚持恒心,找好方式,用对办法,将分类意识根植于心,才能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闻推荐
岛青朋自来小柯来支招 “青岛最动听”开启全城选秀 头号导师现场点拨乐手
“青岛啤酒·青岛最动听原创音乐扶持计划”昨天下午在奥帆中心情人坝举行启动仪式,此次活动的海选暨网上评选随即拉开帷幕...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