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升(左二)□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匡有为
“我做二胡纯粹是因为喜欢,没有师傅教,我就自己买一把旧二胡拆了再装,反反复复的还真让我鼓捣出一把二胡。”在一间家庭作坊里,家住中云街道郭家庄小区的刘万升一边打磨着二胡琴筒,一边笑着说。
现年61岁的刘万升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户普通家庭中,父亲曾是东北一个京剧团的京胡演奏者,同时也是一位木匠。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刘万升从小就展示出了音乐天赋,还爱摆弄木匠工具,年轻的时候曾干过一段时间的木匠活。
上世纪80年代,刘万升进入矿军乐团工作,学习西乐,担任乐团的小号手。直到90年代,他转到文工团工作,开始接触传统乐器二胡。凭借着对二胡的喜爱,他决定专心学习民乐,从此便和二胡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刘万升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辽宁,来到了胶州,这一呆便是16年。6年前刘万升正式从原单位退休,退休后的他依然坚持工作,现在中云街道办事处做保洁员,即使工作了还是放不下手中的二胡,他聚集起了一群喜欢二胡的老友,在云溪河岸边拉边唱,常常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赏。“我们主要演奏的是《我的祖国》、《年关》、《歌唱祖国》等曲子。”刘万升说。
在一次演奏结束后,刘万升脑海中涌现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自己制作二胡。”有了想法后,他便着手研究起来,没有老师教,他就自己学习;没有材料,他就自己找材料;没有工具,他就自己做工具。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自己的韧劲和木匠经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制作,终于成功做出了一把二胡。“这把二胡是用废旧地板做的琴筒,旧衣架做的琴杆”刘万升说着便拿出了他最近刚做出的二胡介绍到,“做二胡最难的是蒙蟒皮,软了不行,硬了也不行,必须软硬适中,这样音才准。”说到兴起之处,刘万升当场演奏了起来,他手中的胡琴便传出了悠扬柔美的声音。
退休后的6年来,刘万升做了20多把胡琴,“我做的二胡都比较简单,大部分是我自己找的废旧木料做的,做好的二胡,我都送给了一些朋友和二胡爱好者,也有专门来买的,但是由于材料的限制,价格不会太高。”
因为热爱,所以琢磨。从最初的小号到后来的二胡,刘万升全是凭着一股子热爱去学习,去琢磨制作属于他自己的二胡。几十年来,刘万升和二胡如多年老友,彼此欣赏,默契相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二胡。”刘万升表示,只要自己身体还行,就会一直做下去。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范立恩李艳为迎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大沽河...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