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乐杭来到咱家,他来的时候才6个多月,也是寄养在咱家的第一个孩子 。2008年12月,艾艾和王卫也来到了咱家,来的时候分别是1岁 、4岁……”在胶州市里岔镇张应社区,提起寄养在自己家中的3名孩子 ,每一个细节,张启栋都记得清清楚楚。
妻子辞去工作照顾寄养儿童
张启栋是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同样也是一位“寄养爸爸”。自2006年开始,13年来,张启栋与妻子共同抚养照顾3名孤残儿童,用爱心为他们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温馨之家”。
张启栋回忆说,大概从2001年开始,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为了让院里的孩子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推出了“家庭寄养”模式。2006年,张启栋与妻子报名填写了申请表,并顺利通过条件审核。
王乐杭是寄养在张启栋家中的第一个孩子,那是2006年的冬天,出生仅6个多月的乐杭被张启栋从福利院抱回了家。虽然是寄养,但是张启栋夫妻俩却把乐杭当自己的亲骨肉一样来照看,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感情与精力。张启栋说 ,自己当时从事胶州至里岔个体小公共 ,妻子是车上的售票员,早出晚归的夫妻二人根本无法照看小乐杭。最终由妻子辞去售票员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照看孩子当中。
从咿咿呀呀发声,到踉踉跄跄学走路,再到自己动手穿衣脱裤……在付出艰辛的同时,张启栋一家也收获了喜悦。如今14岁的小乐杭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活泼、好动,会叫“爸爸”和“妈妈”,喜欢拿妈妈的手机拍照 ,客人来了想主动上前端茶倒水,爱牵着“启栋爸爸”的手不离不弃。
在张启栋家里,记者看到了满墙的照片和4本成长记录册,完完整整记录着三位孩子的成长瞬间。启栋说:“为了和孩子们留个念想,2008年我特意买了一部数码相机,哪个孩子有进步、哪个孩子表现好,我都会记录下来。我和他们妈妈也经常领他们出去玩,让他们多与社会接触。”
13年时间过去,乐杭、艾艾、王卫在家人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他们形同兄妹,彼此相爱 。每天上午、下午各两小时,他们会被送到儿童福利院上课学习,现在他们会简单的问候,会自己吃饭、如厕、穿衣,艾艾还经常代表福利院去各地参加舞蹈演出。启栋说:“别的咱啥也不图,就是希望这群孩子将来踏入社会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吃、穿等各方面都能自理。”
提及孩子将来的去处,启栋哽咽了,“我们寄养父母只是给福利院代为抚养孤儿,一旦福利院找到适合的收养人,孩子们就将离开寄养家庭。年满18岁,他们就会被送到社会福利院。养了13年都有感情了,哪个都不舍得放手。”
爱心传递,温馨之家聚温暖
成为“寄养爸妈”的那年,启栋自己的儿子读小学5年级,当时二胎政策没有放开,以启栋自己的话说 ,家里一个孩子太少了,多几个还能做伴儿。就这样,在儿子纯真美好的童年里,与三个弟弟妹妹一同分享着爸爸妈妈的爱 。如今,26岁的儿子已经工作了,同样也是一位富有爱心的社会志愿者。
张启栋于2012年正式成为交运集团青岛温馨校车有限公司胶州分公司的一名校车驾驶员。启栋说 ,来到了交运之后,聚集了更多的正能量。校车主任徐霞在得知自己寄养了三名孤残儿童之后,就经常带领“向日葵”志愿者来看望三个孩子。平日里,有同事孩子不穿的干净衣服,也都会送到自己家。孩子在这个家不缺爱,相信他们的童年也是快乐的!
文/图城市信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李迪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郭佳6月9日是第12个国际档案日。为进一步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公民的档案...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