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胶州 > 正文

东韩的住宅演变(中)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5-30 02:13   https://www.yybnet.net/

[史海钩沉]

半岛记者李晨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直至20世纪50年代,村民住房内墙没有任何装饰,黄坚泥直接裸露在外面。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使家里显得更整洁干净,有村民买粉子、石灰回来刷墙,一般粉刷正间和卧室炕以下的位置,卧室炕以上的位置则主要贴报纸。20世纪70年代,有村民开始刮皮灰,卧室流行贴花纸。20世纪80年代之后,为了使墙体更加美观整洁,刮腻子逐渐流行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有部分村民在内墙贴壁纸。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村民追求更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在室内装修方面耗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木版年画就开始流行,当时多贴在窗帮(窗的两侧),到20世纪6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贴年画,一张年画四列,图片下附有文字说明,生动有趣,当时比较盛行的年画有穆桂英挂帅和打金枝等。村民一般去新华书店购买年画,买回来之后贴在一进卧室正对着的那面墙上。直至20世纪70年代,外墙装饰才逐渐兴起,当时很多村民在大门口的门垛上贴水刷石,美观大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墙贴瓷砖逐渐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贴马赛克、长条瓷砖以及水刷墙又受到村民的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一般的民房多用两架梁,梁架主要由梁、立柱、斜撑、八字木组成。根据房子的宽度,檩条有7根、9根和11根之分。梁、檩用松木居多,20世纪70年代,建筑材料缺乏,也有村民用竹竿做檩条。20世纪70年代末,梁、檩条开始用预制构件。檩条之上垂直铺放高粱杆或苇箔,称“屋芭”,“屋芭”铺上胡桔之后,再糊上一层混有麦秸草的黄泥,可以防止开裂,还有保温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之前,村民多用麦秸秆披屋顶,厚度至少要20公分,可以用5至6年的时间,还有极少数村民用海草来披屋顶。因为屋顶容易损坏,有村民请专门修补屋顶的工匠来修,也有村民自己修补。披屋顶首先要将麦秸秆或荠草铡成合适的长短,然后将麦秸秆或荠草一层层地披在房顶,俗称“扫脊”,披到屋脊的时候用草勾脊,然后披上鞍子瓦将草压实,防止被风吹落或漏雨情况的发生。尽管如此,有时候冬天碰到大风天气,还有可能将屋顶给掀翻,因此若遇到大风天气,村民一般都会用物料把屋顶压住,并提高警惕。20世纪60年代末,村民一般在屋檐的披草上压两排青瓦,称为“罗汉衣”,后来使用三页瓦。到20世纪70年代,屋顶上的草披逐渐换成红瓦,并在屋脊上压“U”形红色脊瓦,胶州麻湾产的红瓦质量比较好,是村民的首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房屋比较简陋,没有顶棚,一眼就能看到“屋芭”。为了储存地瓜,村民一般都会在正间向阳面用高粱秸秆扎吊棚。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村民开始用高粱秸秆扎顶棚,既保温又可防止屋顶掉下土或者草。为了更加美观,村民就用报纸将顶棚封起来,过年的时候,村民都会用纸“封棚”,在房屋的四个边角各贴一只蝙蝠(取“福”的谐音,用以表达美好祝愿)。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村民使用钢丝将顶棚拉起来,并用白纸封棚,也有村民用编织袋拉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般用塑料板吊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老房子,正间除有正门外,还都设有后门(大小仅相当于正门的一半),可以进出后院。东间和西间则用门帘(多为结婚时女方配送的嫁妆)隔开,20世纪70年代后期,门帘逐渐被木门代替。20世纪60年代之前,村民为冬季保暖,家家户户都在正屋门外再安装一个半门,半门高约1米至1.5米,用山草扎制而成,一般冬天安上,夏天再拆下来。

新闻推荐

孙永红与宏观管理部门科室负责人座谈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解泉声本报讯5月28日,市委书记孙永红在市级机关办公大楼,主持召开宏观管理...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 一周数据 ]2019-05-30 02:12
评论:(东韩的住宅演变(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