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王珊
“郎咸庆对山东省民间音乐的热爱和贡献,几十年痴心不改,用深厚的民族音乐功底和成熟的作曲技法,辛勤耕耘在齐鲁乐坛。他对胶州秧歌音乐的完美演绎,将胶州秧歌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几乎做到了极致,是不折不扣的、名副其实的、成就卓著的胶州秧歌音乐专家。”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原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桂林
谈到郎咸庆,你或许感到陌生,但是谈到他的作品,你一定很熟悉。登上上合青岛峰会的灯光焰火艺术晚会、纪念中法建交55周年全球功夫春晚《舞·诗·武》的《秧歌乡的孩子们》,代表山东参加了全国广场舞北京集中展演活动的《豪情鞭鼓俏秧歌》和《乐翻了天》,以及无论是秧歌大赛展演还是平日里市民最愿意扭的《喜洋洋》……这些被大家广泛传播的,登上了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甚至走出国门的胶州秧歌舞曲曲调全都“诞生”在郎咸庆的笔下。
近日,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年过六十的“胶州秧歌音乐专家”。他创作各类音乐作品400余件,胶州秧歌百余首,举办音乐培训班120余次,四十多年的音乐创作,他用跳动的音符向观众解读着胶州秧歌的独特魅力。
1987年,因为工作,郎咸庆开始与胶州丰厚的传统文化“亲密接触”,胶州秧歌从此成为郎咸庆工作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螺旋摆扭、男刚女柔、“三弯九动十八态”,郎咸庆用旋律展示着胶州秧歌的美感和独特韵味。“胶州秧歌的美不只体现在一面,应该是方方面面,我想做的就是将它的美毫无保留的展现。”《六月清荷》极大地展现了女子柔情的一面;《扭断腰》则体现了女子向上、昂扬的意境;《豪情鞭鼓俏秧歌》大胆借鉴、积极吸收了其他舞种的精华,相得益彰……
“文化需要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同与时俱进并不冲突,这些年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以传统的胶州秧歌为根,保留传统的文化血脉,加以修正,让传统适应当下,变得时尚、符合现代审美。”大家耳顺能详的胶州秧歌《胶州嫚》和《喜庆》,郎咸庆创作了30年,每一个音节旋律,都是经过细细打磨才得以完整呈现。“创作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长时间的思考和有感而发,音乐有生命力,音乐要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
只有民间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的胶州秧歌,在外影响力非常大,屹立于世界舞蹈之林,不仅是专业舞蹈院校重点研学的课程,更让众多外国人为之着迷。但是文化不仅要传播,更要传承。”这便是《秧歌乡的孩子们》创作初衷,郎咸庆结合儿童舞活泼、跳跃、健康的律动特点,创作出适合孩子们驾驭的《秧歌乡的孩子们》,吸引更多孩子加入胶州秧歌的学习,也向大家展示着胶州秧歌后继有人。
音乐就要好听,只有适应大众,受到听众的喜爱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四十年如一日对胶州秧歌进行研究,对于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郎咸庆有着巨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曲是生活的一部分,胶州秧歌更是深入血脉,我愿一直做胶州秧歌背后的创作者,为胶州秧歌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年已花甲的郎咸庆饱含深情,掷地有声。
新闻推荐
乱倒万方污泥,幕后黑手是谁? 半岛记者连日调查胶州一工地倾倒污泥污染环境一事,警方已刑拘两人
胶州交大大道旁一工地内,一大片污泥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检测报告显示废弃物总锌超标一倍多。文/图半岛记者裘石4月初,...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