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胶州 > 正文

明朝名臣韩雍 二十岁考中进士,与宁王斗争多次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5-12 02:13   https://www.yybnet.net/

韩雍画像。(资料图片)

韩姓在两宋时期达到辉煌顶峰后,从元朝开始声势不再。原因之一在于韩姓遭受战乱,人口损失惨重,此前的大族后裔,泯然众人矣。

但是在明朝,仍有多个韩姓人及家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名将、诗人韩雍,名臣韩文,内阁首辅韩爌(kuàng),广东博罗县韩鸣凤家族,明末绣女韩希孟,山东胶州韩成武将家族等。

韩雍与宁王较上了劲

韩雍(1422-1478),字永熙,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与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王阳明)相提并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正统7年(1442),20岁的韩雍考中进士,出任江西御史,后参与平息镇压浙江叶宗留及福建邓茂七农民军起义。

景泰2年(1451),韩雍升任广东副使,大学士陈循推荐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

江西庄稼收成不好,韩雍上奏请求免去百姓要交的秋粮,又弹劾宁王朱宸濠,使得宁王府官吏获罪。

朱宸濠的一个弟弟向韩雍暗中透露朱宸濠要叛变,韩雍用计让他写在纸上,然后向朝廷禀报。

朝廷派人去查朱宸濠,却没查出任何事来。朝廷认为韩雍离间藩王,派人来抓韩雍。韩雍拿出朱宸濠弟弟写的文字,得以释放。

天顺元年(1457),韩雍改任山西副使。朱宸濠状告韩雍擅自乘坐轿子等,韩雍被捕入狱,削去官职。

不久,韩雍被起用为大理少卿,又恢复右佥都御史职位。

天顺4年(1460),韩雍巡抚宣府、大同。3年后,出任兵部右侍郎。

平息广西大藤峡农民起义

成化元年(1465),韩雍以右佥都御史职务平息广西大藤峡农民起义,俘杀首领侯大狗。

为防止以后再有造反的事,韩雍把横悬在峡中的大藤砍断,改地名为断藤峡。

韩雍升任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韩雍为节约军饷,在叛乱还未完全平息的情况下,遣散军士,叛军余部趁机再起。

成化5年(1469),在家居丧的韩雍被起用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经过多年的艰苦讨伐,韩雍终于平息了各地的叛乱。

成化9年(1473),柳州、浔州各少数民族又发动叛乱,兵部弹劾韩雍向朝廷奏报不实。

韩雍为人颇有威仪,对待部下很严,两广的官员对他十分畏惧,借机攻击韩雍,说韩雍贪欲纵酒,滥加奖赏,胡乱开支花费等。

成化帝派给事中张谦等去调查,张谦回朝后,半为捏造、半为事实地报告了韩雍的情况。成化10年(1474),韩雍被勒令退休。

成化14年(1478),韩雍去世,享年57岁。成化帝派人前往赐葬祭,录取韩雍的儿子韩文为太学生。正德年间,韩雍被追谥为“襄毅”。

韩雍有《襄毅文集》传世。

韩雍有许多逸闻趣事

关于韩雍,有许多关于他的逸闻趣事至今仍在流传。

韩雍在做御史时,有一次,一封由明英宗颁赐给宦官的敕书,被都御史认为是普通公文而误拆。当时明英宗比较宠幸宦官,即使是都御史,也不敢惹宦官们。

都御史找到韩雍,共商对策。韩雍说,他将设宴请宦官,解决这个难题。

韩雍伪造一封假信,把被误拆的敕书藏在身上。第二天,他在宴席前悄悄把假信交给邮卒,叫邮卒在宴席开始后送交自己。

宴席中,宾主相谈甚欢,那个邮卒果然按计划送来了信,交给韩雍。韩雍拆开,读了几句后,很惊慌地说:“哎呀,这不是给我的。”

他乘机把已拆封的敕书调换了,送给宦官,一再谢罪,并请求与邮卒一起领罚。宦官被韩雍的诚意感动,反而连连劝慰,大家继续畅饮,这个事情就圆满地解决了。

韩雍镇守两广时,一天,他在后厅宴请当地乡绅,饭后踢球为戏助兴。

比赛结束后,韩雍派人在后厅放一个石球,并指示说,如果有人看到那个石球并问起,就说“这是韩公平常所踢的球”。果然,那些看到石球的人,都认为韩雍力大无穷而吃惊不已。

还有就是,韩雍在伞盖下暗中藏着磁石,在头发里藏着铁屑,每当他外出时,磁石和铁屑相互作用下使得须发贲张,加上韩雍体型魁梧,见到他的人,无不把他当做神明。

明朝洪洞韩文

为人正直刚毅,铲除“八虎”获罪

韩文,明朝中期大臣,官至户部尚书。他是北宋相州韩氏韩琦的后裔。

韩文的名“文”字,有一个传说故事。《明史·韩文传》中记载,韩文出生时,他的父亲梦到一个身穿紫衣的人把北宋名臣文彦博抱送到家中。为此,韩文的父亲给他取名为“文”。

与宦官斗争失败“家业荡然”

正德元年(1505),正德皇帝即位后,宫中太监刘瑾、马永成、谷大用、张永、罗祥、魏彬、丘聚、高凤等“八虎”,天天引诱贪玩好耍的正德帝玩鹰弄兔,不管政务。韩文每次退朝,与属下谈到这些,都声泪俱下。

户部郎中李梦阳对韩文说,您是国家重臣,看到国事如此,哭有什么用?您应该出面,与其他重臣一起向皇上谏言,将“八虎”铲除才是。

韩文闻言道,“不死不足报国。”

韩文与其他重臣联系好,上疏痛斥“八虎”的恶行,“伏望陛下奋乾刚,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以回天地之变,泄神人之愤,潜削祸乱之阶,永保灵长之业。”正德帝看了后,“惊泣不食”,刘瑾等人非常害怕,跑到正德帝面前痛哭不已。正德帝心一软,不仅饶了他们,还让他们分掌宫中要职。

韩文由此得罪刘瑾,不久被诬陷落职,列入奸党。韩文返乡时,只乘坐一轿子,随身一车行李,别无他物。

刘瑾仍不解恨,又捏造罪名把韩文逮捕,打入诏狱。数月后,韩文才得以释放,被罚米千石,最终使得“家业荡然”。

正德5年(1510),刘瑾被诛杀,韩文复职,后退休。

正德16年(1521),嘉靖帝朱厚熜即位。嘉靖帝派使者携玺书慰问韩文,赐予羊、酒,每月送给韩文米4石。

后来,嘉靖帝又加授韩文为太子太保,荫补他的一个孙子为光禄寺署丞。

嘉靖5年(1526),韩文逝世,享年86岁,被追赠为太傅,谥号“忠定”。

韩氏连续7代成科举仕宦家族

韩文反对宦官的事迹,赢得明朝人的尊敬,有关韩文的传记资料很多。

韩文有3个儿子:大儿子韩士聪,举人出身,官至知州;二儿子韩士奇,进士出身,官至湖广左参政;三儿子韩士贤,举人出身,官至两淮运司同知。

韩文使洪洞韩氏成为延续120多年、连续7代人的科举仕宦家族,他的子孙两代10人都有功名或入仕。直到晚明时期,洪洞韩氏还有人考中进士。

进入清朝后,洪洞韩氏在科举与入仕上仍出了不少中低级官员和生监。

整个明朝,洪洞韩氏家族10人考中进士,32人为官,其中不乏尚书、布政使、知府等。

韩氏家族一共拥有30个牌坊,最多的是表彰族人升官与科举成就的牌坊。

韩文一个人就有10个牌坊,韩士奇有4个。除个人牌坊外,有一些牌坊是表彰数人的,如三世进士坊、三凤坊、兄弟同科坊、世瑞坊、七世科甲坊等。

洪洞韩氏除科举传家外,另一个特点是世代为医。韩氏家谱记载,不少族人都是医生,有一些还是御医,医术是洪洞韩氏强盛的原因之一。

韩文79岁时作《垂教遗言》,提出“清白传家”的“为我子孙贻安悠久之计”,将“清白传家”作为传家至宝。

山西蒲州韩爌

任内阁首辅,执掌东林党

韩爌,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韩阳镇人,东林党元老,官至内阁首辅。他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是主治阉党、执掌东林党。明朝中后期泰昌至崇祯年间发生的诸多大事,如红丸案、魏党案等,韩爌都参与其中,并起了相当的作用。

辅佐天启帝朱由校登位有功

韩爌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韩楫嘉靖44年(1565)考中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晚年弃官归田。

韩爌在万历20年(1592)考中进士,两年后任职为翰林院编修,后又充任正史纂修官。

泰昌元年(1620),韩爌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

不久,泰昌帝病危,韩爌等接受泰昌帝遗诏,竭诚辅助,朝廷内外都看重而依靠他。

因为辅佐天启帝朱由校登位有功,韩爌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又被加封为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

东林党人开始清算红丸案,即鸿胪寺丞李可灼在泰昌帝病危时所进的红丸药,导致泰昌帝连服二丸后就暴病而死,并牵连首辅、浙党领袖方从哲。

韩爌为此特别上疏辩白这事,向天启帝详细讲述了进药始末,提防不要因此而兴大狱,保护了方从哲,未造成大冤案,受到天下好评。

不久,宦官魏忠贤开始得势,朝中大臣大多开始依附于他。翰林院修撰文震孟向天启帝献上《勤政讲学疏》,影射魏忠贤。魏忠贤想要惩治文震孟,韩爌大力上疏营救文震孟。

天启3年(1623),韩爌进封为少师、太子太师,为内阁次辅。

受袁崇焕牵连而称病退休

天启4年(1624年)七月,韩爌晋升为首辅,处事持正,不党忠贤,遭到宦官魏忠贤的怨恨。

按惯例,内阁中执笔的只有首辅,但魏忠贤的同党、次辅魏广微想分享这个权力。韩爌上疏请求退休,规劝天启帝不要亲近魏忠贤等奸宦,魏忠贤和同党更加恨他。

天启4年(1624),韩爌愤然辞职退隐。

天启5年(1625),魏忠贤同党弹劾韩爌,将韩爌除名,剥夺官籍。

此后,魏忠贤同党又利用其他事件,诬陷韩爌窝藏赃款2000银两。

韩爌不得已,出卖田宅和向亲友借贷,偿还了所谓的“赃银”,以至于无处栖身而住在先祖的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底,韩爌被起用为首辅。

不久,崇祯帝叫韩爌等人主治魏党,名曰“钦定逆案”,布告全国,分别予以处置。

韩爌等认为,要犯从严,协从不问,不宜诛连太多太广,仅列首逆要犯50多人上报,崇祯帝不满。直到崇祯帝想惩治的258人被一一列上,方才满意。

但崇祯帝仍怀疑朝内有党,疑忌大臣,朝廷上下人人自危。韩爌中允持正,保护官员、压制邪党,安抚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韩爌是名将袁崇焕考中进士时的老师,袁崇焕被杀后,韩爌受到牵连,多次被弹劾。

韩爌无奈,3次上疏称病,请求退休,得到崇祯帝的同意。

崇祯17年(1644),李自成攻陷蒲州,逼迫韩爌出来做官,以壮门面。

韩爌不从,李自成抓住韩爌唯一的孙子进行威胁。为救孙子,韩爌只好出来与李自成相见。李自成没有逼他降顺,把他放了回去。

孙子得救了,韩爌却因为自己辛辛苦苦保持了一辈子的名节被毁而终日闷闷不乐。数月后,韩爌“愤郁而卒”,终年80岁。

广东博罗韩氏

文运亨通成望族

韩鸣凤,字伯仪,号海罗,今广东博罗县罗阳镇人。

韩鸣凤出生在一个士大夫书香世家。据光绪版博罗《韩氏族谱》记载,韩鸣凤的先祖在元末由浙江山阴逃难到了博罗。韩氏家族到韩鸣凤的祖父韩棨(qǐ)时,开始文运亨通,“始有仕宦登甲乙科者,不绝十世。”

韩棨在明成化22年(1486)考中举人,到明朝灭亡时,5代人中,共有26人取得功名,其中进士1人、举人11人。

韩鸣凤:廉洁奉公,关心民间疾苦

万历元年(1573),韩鸣凤和弟弟韩鸣金一起考中举人,韩鸣凤由此进入仕途。

在直隶高邮州(今江苏高邮市)知州任上,他关心民间疾苦,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他廉洁奉公,“一钱不肯轻入。”

他调任沅州时,高邮百姓“攀泣积道相送”,在途中树起“去思碑”,在高邮官署刻嘉政碑,为他歌功颂德。

在沅州知州任上,韩鸣凤继续施行德政:发仓赈灾民,关心守戍军士,狠刹克扣之风等。

因身体原因,韩鸣凤弃官还乡。沅州百姓刻《芷水贻思》《沅州政略》怀念他,修建“韩公祠生祀之”。

70岁那年,韩鸣凤去世,被追赠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韩日缵: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

万历35年(1607),韩鸣凤的儿子韩日缵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吏部尚书。

宦官魏忠贤等专权擅政,党羽满朝,韩日缵却不屑与之为伍。

韩日缵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崇祯6年(1633),韩日缵充任经筵讲官,劝谏崇祯帝“任用正人”,并对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得到崇祯帝的赏识。

韩日缵对族人非常照顾,他购买了县城附近的良田300亩作为义田,赡养贫困的族人。他还兴建韩氏义塾,教育族中子弟,修族谱,条列家规。

崇祯9年(1636),韩日缵积劳成疾去世,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文恪”,明末大儒黄道周、名将洪承畴是韩日缵的学生,著名的东林党人黄尊素(晚明大儒黄宗羲父亲)尊韩日缵为“座上师”。

韩宗騋:清朝“文字狱”受害人

韩日缵有韩宗騋、韩宗驎、韩宗騄、韩宗骊4个儿子。

韩宗騋,自幼聪颖过人,韩日缵去世后,家道中落,加上国势日非,韩宗騋有了遁入空门的念头。

崇祯12年(1639),29岁的韩宗騋别母抛妻,到江西庐山出家,法名函可。

崇祯17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上吊自尽。亡国消息传来,函可非常悲痛。

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函可到了南京。不久,清军攻陷南京,弘光政权灭亡。

函可亲历清军攻陷南京的重大事变,无法超凡脱俗,写下了南明仁人志士抗争清军的见闻,记为私史,名为《再变纪》。

顺治4年(1647)秋,滞留南京的函可想回到广东,离城时,清军在函可身上搜出福王朱由崧答南明兵部尚书阮大铖的书信以及《再变纪》一书。

清军怀疑函可是南明余党,对函可严刑拷打,函可坚持说是“一人自为”,没有同党。函可被流放到沈阳,成为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人。

顺治16年(1659),49岁的函可因长期遭受身心摧残,“发白齿脱”,坐化而去。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新闻推荐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空港城 访胶东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综合办公室 主任孙祖斌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王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胶州学南山、上合看前海’的思路,为胶州对...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现代农业欣欣向荣2019-05-10 07:36
猜你喜欢:
评论:(明朝名臣韩雍 二十岁考中进士,与宁王斗争多次)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