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胶州 > 正文

分清谁的事 走出无休止亲子纷争的第一步

来源:金胶州 2019-04-26 07:55   https://www.yybnet.net/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刘民军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给出了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原则:事属可行,就让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理是那个理,但执行却难,因为分辨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对当时的我来说并不容易。后来看了托马斯·戈登写的《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之后,才总算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要分清到底是谁的事。

看似简单的问题

根据事情由谁执行和事情影响到谁两个判断标准,基本上将亲子之间的事情分成3类:孩子的事,父母的事,共同的事。

家庭关系的处理,应该算是伦理学的一部分吧。伦理学上有个前提称为“自由意志”,如果你认同“自由意志”的原则,只要分清了是谁的事,那么谁的事谁有决定权。共同的事,共同协商解决。这个原则看似简单,但很容易被忽视。一方面,如果父母过于焦虑,喜欢家里的事情一切尽在掌控,忽视了孩子为自己做主的需求,可能招致部分孩子激烈的反抗;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可能变成了“霸道总裁”,喜欢指挥父母干这干那,一不顺心就哭闹,弄得父母苦不堪言。

在记者家里,就是因为很长时间是分不清是谁的事,以至于吃饭、睡觉、穿衣服都演变成了家庭战争。既要为工作打拼,还要养孩子,本身就很累了。作为过来人,奉劝年轻的父母,就不要再用一条“爱”的绳索将双方捆绑在一起。

给孩子决定

自己事情的权力

孩子可能是天生的权力斗争者,2-6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他们会在一切可能的事情上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挑战父母的极限。这一点从孩子的成长来看,应该是件好事,孩子就是通过这些慢慢走向自主、自尊、自立、自强。但对于不理解这些的父母来说,无疑会是一场灾难。

在孩子的事情上,父母越是想去控制孩子,实质反而对孩子的影响力越低。这看似是个悖论,还是希望年轻的父母们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想一想,这到底是不是个真理。采用控制的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能控制住,当孩子大了,就什么样的方式也不管用了,尤其是在类似学习这样需要内在驱动的事情上。

应对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如果不关乎大的安全和道德因素,把权力给孩子就是了。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让孩子承担决定的后果。记者就跟妻子说,女儿不愿意吃饭了,随她去,饿了就吃了;大冬天孩子非要穿裙子了,让她穿,正好给她长记性;到点不睡觉了,我们睡,看她能折腾多久。就在前几天,记者给大女儿弄好感冒药。结果她说就不吃药。记者跟她说:一、药确实有点苦,不过可以帮助她对抗细菌;二、身体是她的,吃不吃药她说了算,我不会强迫她。话都说到了,结果她还是就不吃药,记者也不多说什么,心里估计她很可能想借吃药这件事额外想让记者满足她什么需求。过了大约半个多钟头,我看她拗劲差不多过去了,又听到她咳嗽了几声,就问她吃药不?结果她自己就吃了。

放弃控制

更可能收获影响力

放弃控制后,父母也不是就无所作为,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孩子。每个人都愿意改变,每个人都不愿意被改变。每个人自然包括孩子,在如何引导孩子的问题上,父母的确也需要点智慧。

妻子在哄孩子睡午觉的问题上,异常上心但收效甚微,她甚至从来没有成功地将两个女儿同时哄睡过。她是怎么做的呢?她首先宣布,到睡午觉时间了,大家都不准大声说话了。然后她会通过抱着晃晃或者搂着拍拍的方式哄睡小女儿。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大女儿。但三四岁大女儿精力似乎超级旺盛,往往从下午1点多折腾到3点多,妈妈都累瘫了,她还不睡。

有时候妻子周末要加班了,哄两个女儿睡午觉的责任就压在记者身上,记者基本上都能把两个女儿都哄睡。记者会到时间就跟两个女儿说,爸爸要睡觉了,你们别吵。然后拿一两本书上床。这时候,有时她们两个会同时找好书,上床让记者帮她们念书。有时只有小女儿要念书,大女儿继续玩,过一会才要念书。小女儿往往念几本就睡着。大女儿有时候念几本后表示困了要睡觉,有时候精神头的确足,我却很困了。记者就跟她说,爸爸累了,要睡觉了。你自己念吧,结果迷瞪一会后,发现大女儿已经在身边睡着了。

父母的需求

也要被尊重

既然有的事是孩子的事,那么肯定也有一些事情是属于父母的事,有些事情属于双方共同的事。前者父母有决定权,后者父母和孩子商量解决。总的原则是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需求都应该被尊重。

有一个容易被掩盖的事实是,父母有时责怪甚至打骂孩子,诱因可能是孩子的问题,但本因却是因为父母的需求在满足上出了问题。

妻子每天早上总是着急催孩子起床、洗刷、吃饭,如果孩子拖拖拉拉,她就着急了,忍不住就会对孩子吼起来。这件事情上,表面的原因是孩子拖拖拉拉,内在的原因是妻子要送大女儿去幼儿园,如果孩子不抓紧时间,那么妻子上班就会迟到。妻子吼孩子的时候,记者就劝她,别吼了。如果孩子抗压能力强,会把孩子吼疲沓了;如果孩子抗压能力差,说不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记者建议妻子来点真格的,到点就去上班,别管孩子了,或者我去送,或者把孩子撂家里,给孩子些教训。后来妻子真的就有一次把孩子撂家里了,结果是真的管用。

80后、90后的父母,差不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压力也真是蛮大的。有的时候,与其勉为其难回应孩子的需求,把自己搞得失去理性,呵斥、打骂孩子,还不如坦诚接受自己需要休息一下的需求,学会拒绝孩子,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平等前提下的尊重,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当然,如果有余力,记者自然是主张要多陪陪孩子的。

趋从社会公序良俗的天然倾向

孩子的事,交给孩子做主,一开始记者是有些担心的:孩子奇装异服怎么办?孩子吸烟喝酒怎么办?孩子交友不慎怎么办?甚至孩子做出吸毒、乱性的违法行为怎么办?相信有很多家长也有我这样的担心。

直到记者在书上看到:如果不加干涉,孩子具有天然趋从社会公序良俗的倾向。认真考虑后,记者觉得这个观点蛮有道理的,然后释然了。举个例子说,假设单位领导信任我们,把一项重要工作的责权都交给我们。我们的第一想法是努力把事情干好还是去违法乱纪?想明白这些后,感觉自己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也就敢于放手了。记者相信只有我们做父母的不出现大问题,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榜样,孩子就不太会出大问题。

新闻推荐

生产4000余件山寨“始祖鸟”获刑三年 山东去年新收知识产权案件首次破万,信息网络类案件同比增长844%

□首席记者张鹏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山东各级法院纷纷开展“2019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24日上午,山...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分清谁的事 走出无休止亲子纷争的第一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