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胶州市,今年71岁的张女士八年前老伴去世。陷入极度抑郁的她在孩子们的鼓励下,经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再婚老伴,一起生活了4年。再婚的那些日子里,起初还能感受到关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发感受不到呵护。 “老伴更在乎的逐渐变成了工资卡和钱”。加上经常遭对方子女的冷眼,张女士越发觉得应与这段名存实亡的感情说再见。此后,她又认识接触了几位对象,均是不谈感情先说钱,不禁让她感慨找一个真心相待的人太难了。
张女士是企退人员,老伴曾是一名离休干部。老伴突发疾病去世后她陷入了极度抑郁中。后在别人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同为丧偶的陈先生,陈先生大她四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相识后两人相处不错。
张女士介绍,当时陈先生比较主动,由于她的工资不是很高,陈先生表示可以负担吃喝。至于子女的问题,大家都觉得时间久了可能就理解了。最终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为了经营这个再婚之家,张女士投入了很多精力,帮老伴洗衣做饭,给孩子们准备礼物……
“可到头来并没赢得他子女的认可,他们总是提醒要提防我。 ”张女士说。后来,陈先生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漠然,直到有一天陈先生明确表示吃喝采取AA制。“我当即就提出了分手,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压抑的生活。 ”张女士说。
分手后,张女士一直独自生活,虽然孩子们都很孝顺,但精神的孤独让她很苦恼。期间,也有不少人为张女士张罗对象,但每次都失望而归。“前前后后见了两三个人,他们开门见山谈钱的问题,要么斤斤计较,要么扭扭捏捏,让人无法接受。 ”张女士说,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还是希望找一个懂感情、重感情的人为伴。“不想用搭伙过日子的心态找老伴,能够真正走进彼此内心,相互照顾,才会享受晚年幸福。 ”张女士说。 记者 张磊编后
张女士的再婚遭遇并非个例,我们一方面理解同情她,但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机会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男女对婚姻的诉求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当共同点大于不同点时,婚姻存续就不成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认知的不同,一旦这种不同点远远多过共同点时,婚姻的稳固性就必然经受考验。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就意味着“不谈钱的婚姻”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怎么谈、如何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是怎样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对金钱只要本着“视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原则,彼此“感情在前、金钱在后”,就一定能找到符合双方利益与诉求的“金钱观”。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张文佳近年来,铺集镇把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