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孙邦升(图中)主持研究《胶州公安》专刊编辑工作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孙邦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金胶州·胶州公安》专刊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实现创刊第100期,他就像一个蹒跚的孩子转眼间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回忆往昔,创刊之初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2010年,胶州市公安工作成绩斐然,“平安胶州”创建活动、打防管控各项考核成绩均列青岛市十二区市第一,各级领导纷纷做出肯定性批示,全体公安民警、辅警洒汗水、抛热血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面前,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社会的关注度、老百姓的知晓度仍然远远不够。对此,市局党委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载体,树立公安形象,扩大影响力覆盖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为完成好市局党委交办的任务,我带领宣传团队进行了反复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多年来我局公安宣传工作还是突出了市级以上媒体的宣传,虽然也刊发了不少省级、中央级的稿件,但是大多还是碎片化稿件信息,信息量单薄、本市受众面窄、影响力低,应该立足本市广大干部群众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公安工作,传递警方资讯,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热点问题。而本市最有影响、覆盖面最广的传统报业宣传媒体只有《金胶州》,于是我们将建立公安宣传阵地的构思第一时间和市新闻中心进行了积极沟通,看到公安民警的艰辛和取得的骄人成绩,新闻中心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们当即表态,全力支持公安工作,除了加大日常发稿的同时,每月为公安开辟一期公安专刊。
阵地有了,但是栏目设计、组稿仍是以公安为主,没有办报经验、能否顺利组稿对我们也是不小的考验。大家找来《人民公安报》等公安行业报纸,进行学习借鉴,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开设《警方报道》、《警情播报》、《警民纵横》、《大案追踪》、《防范指南》、《警营文化》等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全市公安中心工作、各项重大警务活动、工作动态、典型案例、为民举措和预警信息等警方资讯。组稿则采取重点稿件宣传民警采风撰写,其他稿件全局征集,稿件采用列入宣传工作考核。
确定好专刊栏目后,记得当时,我找来A3纸用铅笔进行了专刊栏目划版设计,虽然从来没有划过版,但还是凭想象和参考,一个版块一个版块的进行了认真勾勒。“报头”设计我通过互联网下载毛体输入法,使用电脑设计出了“胶州公安”四个毛体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0年底,我们邀请市新闻中心主要领导和编审对前期策划进行了汇报审定,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程参加了编审会商会。前期的心血和认真准备没有白费,栏目设计和专刊组稿构思受到了与会领导和编审们的一致肯定。同时,市新闻中心也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优化的指导意见。
栏目版面确定后,大家摩拳擦掌、撸起袖子投入到撰稿组稿工作中。当时作为分管宣传和文字工作的副主任,我主动带头撰稿,负责创刊号《警界时空/大案追踪》栏目的撰稿,我找来档案资料,采访退休民警,将胶州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惊动中央的大案重新整理编写,写出一篇长篇通讯报道《石破天惊416名代表中毒惊动中央——1970年胶县投毒大案》。其他同志也充满激情,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组稿撰稿任务。
2011年1月1日,《金胶州》第一期公安专刊《胶州公安》四个版面正式印发,成为当时全市各部门第一份行业专刊报纸,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并逐渐成为了公安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警民互动的窗口平台。抚今追昔,感慨很多,伴随着《胶州公安》的成长,自己也从三十多岁的青壮年步入近五十岁的中年,在办报中我们书写了无数的平安创建成果、展示了很多的警营风采,收获了警媒协作友谊,但最重要的是通过《金胶州》公安专刊我们收获了更多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当前,媒体发展风起云涌,浩荡前行,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近年来,我们在做好《胶州公安》专刊这一品牌阵地的同时,又先后开设了“胶州公安”官方微博、“胶州警方在线”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自媒体,并加快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切实增强了警方声音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力助推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创建最安全城市、打造最满意队伍”是胶州公安为之不懈的奋斗目标,胶州公安必将秉承“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的工作导向,全警全力服务护航城市发展、民生安全。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源头之水,做好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就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愿《胶州公安》专刊越办越好,越办越活,成为公安机关关注民生、温暖民心、维护稳定、收获平安的生动见证,联系警民关系的重要纽带。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周茂平报道本报讯3月25日上午,胶州市公安局阜安派出所的大院里热闹非凡,该所会同胶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举...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