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国旅行最大的感触就是,到处可以看到同胞的面孔。在景点不用说,穿行在大街小巷,路过水果摊,去超市里闲逛,时不时会听到南腔北调的“乡音”。在廊曼机场一群游客围坐一起,一边津津有味地喝着椰汁,一边操着家乡话评论芒果饭,咖喱肉,听着那熟悉的话音禁不住问了一句:哪里的?胶州的。哈哈,老乡啊!
我是一个人的“自由行”,在网上捡漏买的便宜票。亲朋都相劝,跟旅行社去吧。我明白后面的潜台词:年龄不小了,身体又不是很健硕,更短板的是语言不通——泰语不行,英语也不行。但我“一意孤行”,尽管也忐忑,不过还是有信心。一来做了攻略,心里有些底,二来有榜样。我有老同学喜欢摄影,一个人曾去过欧洲、美国、非洲,现在正在南美六国独自驾车拍片。他就只会说汉语,交流全凭肢体语言加翻译器。
到了泰国,心放下了一大半。一定是中国游客太多的缘故,从机场的工作人员,酒店的服务生,商店的营业员,到路边的“摩的”、“双跳车”司机,再到按摩店的技师,夜市里的商贩,或多或少都会讲几句汉语。游客想达到目的,几乎无所不成。况且,泰国人对中国人大都很友好。
有一次去饭店吃烧烤,看不明白吃法,又苦于语言不通,拿着菜单无从下手。这窘态被一名服务小姐发现了,她走过来打开菜单,虽然说着我不懂的泰语,但通过比划,我立时明白了不少,点了想要的东西。肉菜端上来后,服务小姐又示范着把菜倒进烤炉的水里,然后示意让我开始烧烤。这顿饭吃得虽然有点“复杂”,但我品尝了正宗的泰式烧烤,也开了“眼界”,甚至学到了一些“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顺利而去,安全返回。亲朋都夸奖点赞,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这是咱的日子好了,荷包不羞涩了,被人格外青睐了,所以走哪儿也不胆怯,而且腰板挺得直直的了。包括在机场遇到的胶州老乡,相信退回十几年他们未必有底气,也未必有胆量去国外耍。
想起在芭提雅街头看到的大标语:感谢中国和全世界各国对泰国的支持!自豪感油然而生,剩下的就是“大胆地往前走”了。
新闻推荐
胶州首位大学生捐赠者孙浩博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 他是胶州第五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文/图半岛记者周茂平通讯员孙静茹报道本报讯3月22日,胶州21岁大学生孙浩博启程前往济南,为远在河北的白血病患...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