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弘图(1583——1645),字子狱、研文,山东胶州人,明末大臣,民族英雄。先后任中书舍人、陕西监察御史、左佥都御史、左都御史、工部右侍郎、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等职。
高弘图27岁考中进士后,授官中书舍人。因为他办事兢兢业业,不久便被任命为御史。明末的御史,掌握监督大权,是朝臣争相拉拢的对象。高弘图一上任便立誓要远离泥淖,绝不结党营私。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高弘图受命巡按陕西。入陕后,他细心访查,逮捕煽动一些人作乱的奸人,并揪出他们在官府的内应。当地藩王府的太监张清,倚仗权势庇护,横行乡里,无法无天,百姓有苦难言。高弘图查明实情后,不顾藩王说情,将张清收捕下狱,并上疏坚持将其正法,以儆效尤。
藩王和太监,是明代臣子不敢触碰的“雷区”。高弘图官微言轻,却不畏权势,惩治不法,令当地豪强畏惧敛迹。此后,他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吏治,迅速扭转了当地糜烂的政治风气,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一时间,陕西之地“吏治澄清,风裁肃然”。
崇祯五年,高弘图擢升为工部侍郎。当时太监张彝宪备受宠幸,奉旨督查六部事务。他听说高弘图忠直刚介,想和他攀交情、结党援。张彝宪到工部后,高弘图只是与他叙主客礼,并不趋炎附势。后张彝宪召集侍郎议事,高弘图称疾不赴,7次上疏乞休,终因忤旨,被削籍归里。
高弘图归乡后,倾心学术研究,先后完成了《易经著解》《史记论事》《纲目别见》《论史》《高弘图杂著》《高弘图尺牍》《血衣记》等著作。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潘立超报道本报3月25日讯25日白天,岛城天气晴到少云,白天的最高气温市区14.2℃,其他区市最高在胶州21.3℃...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