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阳光社会
阳光生活的核心理念是“乐观包容”,围绕打造绿色洁序净美环境、倡树和谐文明新风、发展繁荣社会公共文化、打造健康城阳模式四项重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问题,积极培养乐观包容的阳光心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城阳人民时时感受阳光、处处体现阳光、人人享有阳光,实现安居乐业、获得幸福人生、享受美好生活……
75岁老人拾金不昧熬夜寻失主,80后“大山守护者”致力野生动植物保护十八载,好弟媳辞职照顾植物人大伯嫂……3月22日上午, 2018年度城阳区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举行,200余位典型受到表彰。城阳区重视道德模范选树,形成“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在“阳光城阳”建设的道路上共建共享。
生态篇
80后小伙护鸟18年
2016年,一度被认为已灭绝的世界级濒危鸟类“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现身城阳区胶州湾湿地;2018年,被誉为“鸟中熊猫”的震旦鸦雀现身城阳区白沙河入海口湿地……
近年来,出现在城阳区的野生鸟类资源越来越多,这得益于白沙河湿地环境的改善。这只是城阳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的一个缩影,除了政府层面的重视和措施得当外,还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参与,80后青岛小哥徐立强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冬天,一条志愿者为白沙河越冬鸟儿投食的消息火爆市民朋友圈,活动组织者就是徐立强。他出生于城阳区夏庄街道少山社区,2001年作为一名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参加青岛市挽留海鸥行动,从此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结缘。 2018年3月,徐立强组织开展了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科普巡展、阳光城阳我是行动者”市花种植活动,活动参加人数超过1万人次,种植市花耐冬3000余棵;同年4月,他筹建并发起成立山东省首家区级协会——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建起5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
18年来,徐立强一直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事业,成功解救各类珍稀鸟类上千只、青岛百合400余株。在志愿活动过程中,他个人累计投入80余万元,用于建设百合保育园、鸟类救助站和普法宣传讲座等。
公益篇
城阳公交飞出“萤火虫”
二月二龙抬头,3月8日上午,城阳区春城路居委会热闹起来,周边社区30名老人听说“萤火虫”义剪队来了,纷纷过来捧场。看到老人们这么踊跃,志愿者们越发热情起来,每一位老人身边都有两名志愿者提供服务,一时间剪刀声此起彼伏。志愿者们一边为老人理发,一边陪他们聊天,本来枯燥的剪发变得充满欢声笑语。69岁的曹大妈还特意拿来一面镜子,边照镜子边告诉志愿者自己想要的发型。
同样是志愿服务,902路线的驾驶员刘方亮却用另一种方式传播爱心。 3月3日晚上,刘方亮驾驶末班车到达终点站方特梦幻王国后,发现下客门旁座位上有位小姑娘迟迟不下车。询问得知,小姑娘姓李,是琴岛学院大四学生,面临就业感觉压力大,乘坐公交车出来散心,没想到碰上了末班车。附近位置偏僻,晚上很难打到出租车,刘方亮担心小姑娘一个人不安全,便驾驶私家车载着小姑娘回学校。小姑娘安全回到学校后,刘方亮才驾车离开。
近年来,城阳巴士广大职工自发成立了多个志愿服务组织,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助老扶贫、爱心陪伴、义务剪发、帮助他人等公益活动。公司因势利导,对活动项目、资源、人员等进行优化整合,命名为“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团队旗下有“萤火虫”义剪队、顺风车队等6个志愿服务分队。截止到2019年3月,团队人数达2000余人,获得青岛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近20位成员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青岛市孝老爱亲十佳个人”、“城阳身边好人”“城阳区道德模范”等称号。
好人篇
“最美家庭”是这样“炼”成的
去年揭晓的1000个全国 “最美家庭”中,青岛市有3个,上马街道的孟凡彬家庭成为城阳区唯一入选的家庭。18岁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1年后完成捐献,后带领一家四口签遗体捐献志愿书,入选城阳身边好人、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孟凡彬的经历告诉人们,“好人”是如何“炼”成的。
2016年8月份,距离孟凡彬采样已过去11年,他终于接到城阳区红会的通知,将赴济南实施捐献,成为岛城第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放心去吧,家里的一切事情有我,等你回来! ”妻子笑着说,以后有机会,她也要参加造血干细胞采样。
“儿子,你是好样的! ”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孟凡彬回到家乡后,母亲一把将儿子揽在怀里。孟凡彬说,捐献期间,他收到患者的一封感谢信,得知对方是一名国家科研人员,患有白血病。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眼看到了退休年龄,一定为国家作出过很多贡献,有机会挽救他的生命,我很自豪! ”面对媒体采访,孟凡彬说。
2017年5月初的一天,孟凡彬给城阳区红十字会打去电话,表示一家人都要捐献遗体器官。 “捐献遗体是我父亲先提出来的。 ”孟凡彬说。 “爸妈都捐了,咱还有啥可顾虑的! ”孟凡彬劝妻子。 “你捐吗? ”妻子问。 “当然了! ”“那我也捐! ”说完夫妻俩相视一笑。更让孟凡彬开心的是,岳父母也很支持夫妻俩的决定,于是就有了一家四口申请捐献的一幕,这也是城阳区唯一一例一家四口一起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
2017年7月31日,孟凡彬的父亲孟庆国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去世。在城阳区红会的联系下,当天孟庆国实施了遗体和角膜捐献,实现了生前夙愿。
本版撰稿摄影 (除署名外)记者 王涛实习生 孟超
新闻推荐
老妈“领进门”,配型成功去救人 21岁胶州小伙昨赴济捐献造血干细胞 他母亲也是捐献志愿者
本报3月22日讯受到母亲在红十字会从事公益事业的影响,胶州小伙孙浩博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2日,他从胶州启程赴...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