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刘民军通讯员张文佳
在铺集镇崔家河村,道路旁的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务公开栏里的卫生评比“红黑榜”更是每户村民优先关注的村级大事。
自去年10月份以来,铺集镇崔家河村对外抓住该镇实施垃圾分类试点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帮扶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对内通过干部示范带头、建章立制等措施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了村庄环境大大提升,一跃成为青岛市农村垃圾分类试点现场观摩会观摩点之一,并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村镇”。
抓住试点机遇完善设施
说起崔家河村的变化,不得不说说铺集镇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18年10月,该镇制定下发了《铺集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在全镇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崔家河村有幸成为15个试点村之一。
崔家河村在前期“清街”行动中表现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强一直想着如何让村容村貌实现更大提升,但碍于资金问题、村民意识问题,又一时下不了决心。“成为试点村,既是对我们村前期工作的肯定,下一步带领全村人深化环境卫生整治也更有信心、更有底气了。”刘志强说。
试点不止给了刘志强底气,还有配套资金。铺集镇政府投资10多万元为崔家河村建造了1处8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并在村庄道路两侧、农家院落配置了50余个不同颜色分别对应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大件垃圾的分类垃圾桶,在每家每户设置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储存设备。
干部带头赢得村民认可
根据垃圾分类的要求,村民在投放前要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大件垃圾进行分类,厨余垃圾需要沥干水分后再投入其他垃圾。刚开始,有些村民并不理解:“村里整干净就行了,搞垃圾分类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纯粹瞎折腾!”
为此,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率先垂范,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分类垃圾桶,同时深入到每家每户,分发垃圾分类、倡导环保的小册子,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并动手演示如何使用分类垃圾箱。
在村里,还有一支由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2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会一周一次对村庄街道、沟渠进行大清理。在清理过程中,也都完全按照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村民们看在眼里,热在心里,不少村民纷纷走出自家院门,加入到这场环境整治清扫行动中。志愿服务队抓住机会,对村民开展说服引导。一段时间后,垃圾分类逐渐为所有村民所接受。“看到大家尤其是村干部都带头,自己也就不好意思乱放乱堆了。”村民刘洪双说。
“红黑榜”公示推树新风
随着村民意识的提升,崔家河村趁热打铁,将村庄环境建设写入了村规民约。根据规定,设置了卫生评比的“红黑榜”,一季度一评,由全体村民共同投票,选出卫生环境建设方面最好的5户上“红榜”和最差的5户上“黑榜”,用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并作为“洁净庭院”的评选为依据。
“快来看看都有谁上红榜了。”每次张榜,村大院的公示榜前都会围满观看的人群。谁家不遵守村规民约,一旦上了“黑榜”,会觉得很没面子,心里暗暗憋着劲,下次一定要别再上“黑榜”,没上“黑榜”的村民和上了“红榜”的也不敢大意,生怕下次会被比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1日讯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胶州市李哥庄南部片区、西海岸阡上村和城阳区长安社区三处棚改项目稳步推进,定...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