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胶州秧歌□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忠亮王珊
“用扇尖带动,向上、向外划出,动作要柔,表情要到位……”市文化馆排练厅内,来自全省各地文化馆的20余名文艺工作者,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拿着彩巾,练习着撇扇动作,在市文化馆贾培莉老师指导下,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站在一旁观摩的人,或跟随着老师的讲解练习,或拿着手机录像。训练厅的走廊上,也有不少人三五成群,一边讨论着动作要领,一边进行练习。
2019年山东省文化馆(群艺馆)系统胶州秧歌培训班在胶州市举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不少专业舞蹈演员和舞蹈爱好者积极踊跃报名。来自全省17个地市70多名文化馆系统舞蹈干部们除了理论课学习的时间,几乎全都“泡”在市文化馆内,跟着专业的舞蹈老师规范动作,扎实基本功,学习鼓子、翠花、棒子和扇女四个角色的基本律动和表演组合,由内而外的了解和感受传统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只有在胶州才是最原汁原味的,很开心能有这次机会,来看看老艺人们骨子里的最原生态的胶州秧歌。”文华奖作品舞剧《红高粱》主演杨成此次也慕名而来,他告诉记者,在《红高粱》中,女性角色在动作上糅合了很多胶州秧歌的元素,用胶州秧歌“抬重、落轻、走飘”的特色舞蹈语汇,展现女性妩媚柔韧含蓄的美丽。
震天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培训班的70余名学员们来到胶州秧歌发源地东小屯村,进行采风展演。学员们不仅自己登上舞台,向东小屯村的村民们进行成果展示,观看了胶州东小屯村、斜沟崖村2支传统秧歌队,胶州秧歌艺术团,胶州秧歌少儿艺术团的精彩表演,更和吴英民等10余名胶州秧歌传承人同台进行了互动,在他们的表演和指导中,感受胶州秧歌传承人对胶州秧歌的态度和血脉相承的舞蹈激情,体会胶州独特的风土人情。
“学院派的胶州秧歌,表达主要靠姿势的精准,真正的胶州秧歌,是民间舞蹈,带有很强的民间风味,不拘于形式,靠的是队形流动,更多的是顺其自然,是情感表达。”淄博市文化馆青年舞蹈编导盖婷在经过几天的培训后,感触颇多,“胶州秧歌的热闹和全民参与,也十分适合作为群众文化推广和普及,下一步我想在编舞中,运用上胶州秧歌元素,打造精品,为胶州秧歌的发展尽一份力。”
“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胶州秧歌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有利于让舞蹈干部们对胶州秧歌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扩大胶州秧歌在全省的影响力,将胶州秧歌元素更多的融入到今后的精品节目打造、群文辅导等实践工作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说。
近年来,胶州秧歌以其“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独特魅力,不断向外渗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舞蹈精品创作中。北京舞蹈学院周萍教授编创的舞剧《六月清荷》,以胶州秧歌为基础,采用胶州秧歌中8字绕扇、推扇、盘扇、平转扇等基本动作,抓住胶州秧歌“抬重、落轻、走飘”的典型律动以及身体扭动形成的“三道弯”形态,将荷花的亭亭风姿、皎皎风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1日讯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胶州市李哥庄南部片区、西海岸阡上村和城阳区长安社区三处棚改项目稳步推进,定...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