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课堂□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刘民军通讯员张文佳
无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还是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孩子总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一个涉及唐氏综合症、自闭症、脑瘫等特殊孩子的话题,则是一触碰就疼的。市特殊教育中心作为胶州市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就有90多个这样的孩子。
作为市特教中心校长李佰战,我们不难理解他会说:“别人当校长,都是希望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当校长,最大的愿望,是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少。”然而,短时间内他只能带着自己的团队,汇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尽可能的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并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些尽可能的准备。
让学校走进家长心里
送孩子去特教中心,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一个家庭来说,并不是个容易的决定。市特教中心充分理解家长的这种爱和顾虑,实施全方位面向家长、社会开放的办学策略,欢迎家长随时到校伴读,开放学生宿舍、食堂等重点区域,方便家长考察、了解和监督,用工作和时间赢得家长的认可。
张见见妈妈在给孩子选择普通学校还是特教中心的问题上,饱受了一番煎熬。在家里,全家人给了见见所有的爱,为了见见,她甚至长时间放弃要第二个孩子的打算。她咨询了很多人,甚至包括新闻记者。最后才把孩子送到特教中心。开始的一段时间,她可以一天天在教室门口等着。那天工作忙,顾不上,只要老师一个电话打过来,她可以在挂断电话后10分钟左右赶到学校。但渐渐的,她发现见见的自理能力比之前有很大提高。原来有些事情见见是可以做到的,她之前都没发现。“我们光知道爱了,不知道如何育。”她开始放手让孩子留在学校。
同样不放心的还有李加加妈妈和周早早奶奶。李加加妈妈把孩子送到特教中心后,刚开始也是担心得不得了。后来参加学校的家长开放日,看到老师和孩子的饭都是从一个盆里盛出来的。她开始变得“一万个放心”。“我们忙于生计,老师对待孩子比我们父母还有耐心。”加加妈妈说道。周早早奶奶把孙子送到特教中心后,把学校上下认真考察了个遍。吃得怎么样?床上的铺盖够不够暖和?校长李佰战看到了,直接帮她打了一份孙子吃的饭菜,有鸡蛋、粽子、鸡柳和一些白糖。周早早奶奶发现孙子吃得比在家里都好,而且,每次接送,学校老师都是跟家长面对面交接。有次晚上9点多,值班老师给周早早奶奶打去电话,说周早早发烧了,后来知道是烧到40多度。周早早奶奶干过赤脚医生,知道这种情况下学校没有及时发现的后果,她特别感激学校,也渐渐放心把孙子交给学校。
特殊的孩子有不少来自特殊困难的家庭。对于这些家庭,学校也是尽己所能开展了关怀和救助。患有自闭症的16岁学生韩依依在特教中心已经快10年了,母亲打工收入微薄,2017年父亲又罹患癌症。学校得知后,为韩依依家进行了捐款,还联系部分企业捐赠。校长李佰战从2017年至今每年都坚持到韩依依家中走访,三年来为他们家送去救助金2万多元。韩振振是一名已经从学校毕业的聋哑学生,不幸的是原本健康的弟弟罹患了鼻咽癌。校长李佰战几次带着爱心人士到韩振振家里进行捐助。每次一见面,韩振振都会扑到李佰战怀里哭。从2010年担任特教中心校长以来,李佰战一个春节没落,每年都会走访困难家庭和困难孩子。
让老师走进孩子心里
有的人将特教中心的孩子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中多数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不愿意与人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深处,给孩子以安全感和认同感,对每一位特教中心的老师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特教中心一个班6-8名孩子。这样的班额比一般班级动辄四五十个孩子来说,真的很小,但应付6-8个孩子,工作量却一点也不小。“在普通学校,一喊‘上课,起立’,四五十个孩子会齐刷刷地站起来,在特教中心,同样喊一声,有的站起来了,有的倒地上了,有的哭了,甚至有的孩子打你。”为此,特教中心都是每个班配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副班主任,平时老师就在教室后面办公,这样方便时刻关注孩子,防止出现什么意外。
要走进孩子,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孩子。“学校每个孩子你都认识啊!”面对上级领导或者外地考察团的惊讶,学校副校长范红每次总是这样回答:“学校的每个孩子我都认识,病情我都了解,家庭状况我都知道。而且,我所知道的这些,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也都知道。”走进孩子,也走进孩子的家庭。已经在学校工作10个年头的李林升老师有个习惯,周末或放假的时候,他经常自掏腰包买点东西去走访学生家,看看孩子们生活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李林升带着一批孩子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有的孩子已经从当初搂在怀里的小娃娃长成比他还高的大个子。李林升喜欢摄影,他和孩子每年都会拍一张合影,放在班级的墙报栏,作为永久的纪念。
还有就是要充分关爱孩子。在特教中心,老师们为孩子处理大便时再习以为常不过的事情,他们也有一句独特的见面语:“你今天挖黄金了吗?”多的时候,一个孩子可以5天有4天拉在裤子里。老师们也都会根据学校规定,帮助学生进行处理,并把弄脏的衣服洗干净。由于特教中心的孩子有很多都比较大了,有的比老师块头都大,排泄的量也很大,一个老师处理不了,其他见到的老师也都会互相帮忙,没有人会装看不见走开。
在特教中心,老师和孩子们更像是亲人般的存在。孩子们见了校长李佰战,不少都会喊“李大大好”,有的还会抱住李佰战亲,直到亲够六下才行。“他们虽然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碍,但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李佰战说道。
“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你好,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太一样。”1992年出生的牟晓青是特教中心一名年轻老师。在她看来,特教工作宁静而充盈,是一个有福报的工作,虽然不能像别的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却也一样能获得心灵上的极大满足。牟晓青是张见见的班主任,性格越来越外向、吐字越来越清晰的见见经常在一大早拿着妈妈的手机“骚扰”牟晓青:“牟老师,张见见醒了,张见见想尿尿。”去年秋天牟晓青结婚的时候,曾经把自己拍的婚纱照用大屏幕放给孩子们看,把喜糖分给孩子们吃。张见见还送给牟晓青一个礼物--一盆多肉配了一个手工剪的喜字。那个喜字是张见见和妈妈一起剪的,见见剪直线的部分,妈妈剪拐弯的部分。牟晓青很珍视这件礼物,一直摆在办公桌上。不只张见见,班里的其他孩子也一直高兴了好久好久,见到牟晓青就说“老师是新娘子了”,就在前几天去少海玩,看到拍婚纱照的情侣,孩子们还说“牟老师也是新娘子了”,都说得牟晓青有点不好意思了。
让孩子走进公众心里
特教中心校长李佰战表示: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让孩子学会生活、独立生活,走向社会,是特教中心的最高目标。
学校实施“三生教育”,让学生热爱生命、学会生活,自主生存,对他们进行学业技能的培训和情感沟通能力的培养。针对学龄前儿童,学校还与市博康医院合作,由博康医院专门成立康复治疗师小组,每周两次进校园,“一对一”地为残障少年儿童进行康复治疗,每月一次到学校为全校教师及孩子家长传授康复科普知识,抓住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的关键期,实现“抢救性康复”。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有的孩子能从两个字说到三个字了,甚至能说简单的句子、背一首古诗了,有的能叠被子、扫地、倒水甚至帮父母冲茶叶了,有的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与人交流了……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学校孩子、老师和家长们最高兴的日子。他们共同表演的动感舞蹈《篮球宝贝》、手语歌《感谢》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总能赢得观众最热烈的掌声。那一刻,在家长心里、在老师心里,他们不是什么特殊的孩子,他们就是一个个小演员、小明星。
目前,市特教中心约30%的学生能够独立乘公交车;七到九年级的学生80%可以自己到超市购买物品;学校90%以上的智障生残障功能得到改善,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听障毕业班全部被青岛中心聋校录取。达到毕业年龄的智障生都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学生真正实现自食其力。
(文中涉及的所有孩子,全部采用化名。)
新闻推荐
以虚***ETC设备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