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河套街道的最南边,有一个依靠着丰富渔业资源而闻名四里八乡的小渔村,它便是邻靠胶州湾畔的潮海西社区。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潮海西社区居民以渔业为主逐步过上好日子。如今随着社区改造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安置区内12个楼座的主体部分已完工并封顶,剩余17个楼座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封顶,百姓将搬进楼房过上新生活。
向海而生发展渔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潮海西社区,由于耕地面积少、地薄、生产工具落后等原因,农业粮食总产量偏低,许多居民根本无法依靠种地解决温饱问题,慢慢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摇起帆布小船,在胶州湾畔靠打鱼为生。今年51岁的陈公佳是潮海西社区的居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对村庄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一进村就能闻到阵阵鱼腥味。“到了谷雨前后,黄姑鱼顺着海流游到胶州湾附近,那时候家家户户拿着网和竹竿到海边扎网捕捞。 ”陈公佳回忆,当海水涨潮的时候,居民们在湾边按照每两米的间距将竹竿稳稳插牢,将渔网套在竹竿上围成一个大圆圈,当海水落潮时,成片的黄姑鱼被围在渔网内。
陈公佳回忆,赶上天气好的时候,走在村庄里还能听见湾畔传来的黄姑鱼发出的阵阵“咕咕”声。“那时候渔业资源特别丰富,除了黄姑鱼外,还有海燕鱼、鲅鱼、刀鱼、八带、蛤蜊等各式各样的渔获。 ”陈公佳说,碰上渔获特别多,打捞上来的鱼卖不掉的时候,居民们会拿鱼向周围其他社区居民换购大米等粮食。当时潮海西社区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渔业生产,全社区大大小小的渔船加起来达到上百艘,渔业俨然成为社区的主导产业。
跟随时代再谋发展
在陈公佳的记忆里,家里长辈总是在每年的五一前后搭乘着小船出海捕鱼,近的在胶州湾畔、黄海附近,远则至渤海、南海海域。“出海的时候,渔民会根据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工具,春夏时多用捕鱼工具,深秋时则换成捕虾的,每回出海前都要重新修补渔具,就这样一直忙到11月份才结束。”陈公佳说,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部分居民开始渐渐走出社区,有的做起建筑搬运工,还有的考出驾照当起货车司机,干起了运输业。
现在,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善和相关政策的扶持,潮海西社区的居民除了继续从事渔业生产外,从事个体经营的居民也越来越多,理发店、饭店、便民超市等店铺在社区中到处可见。同时,在位于社区北边的出口加工区里,电子类、服装类、生物制药类企业纷纷入驻,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居民们的收入越来越稳定,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好。
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伴随着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家门口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居民再也不必为出行担忧了。 “记得小时候骑自行车,因为村里边全都是土路,一趟下来弄得一身土。”陈公佳说,如果赶上阴天下雨,街道变成了泥路,他们连家门口都走不出去。而现在走进社区里,可以看到土路已经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老百姓可以推着车子上街购买生活所需。陈公佳介绍,他们还每天安排卫生队进行路面清洁,维持好社区环境。
看着家门口的环境一天天变得越来越好,陈公佳特别开心,同时社区还搭建起文化活动中心,以此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文化活动中心里,居民们可以学习敲锣鼓、拉二胡、舞手狮、打太极拳和太极扇,还可以聚在一起跳广场舞。 ”陈公佳说,同时还有各种象棋比赛、够级扑克比赛等等。逢年过节的时候,社区居民会聚在一起商量节目,比如自导自演小品等文艺节目。
陈公佳还告诉记者,除了社区环境变好之外,为了照顾社区中的老人们和困难家庭,他们还会在老人节等节日时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为困难户办理低保补贴,解决低保户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去年成立了“夕阳红”巡逻分队,让许多没有收入来源的中老年人负责社区安全巡逻,并发放一定工资,既提高了中老年人的积极性,也维护了社区治安。此外,社区还设立了小型卫生室,通过资金补贴的形式减轻老百姓用药负担,做到小病不出村。如此一来,让潮海西社区居民们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延伸
打造全新的现代化社区
在潮海西社区北边约300余亩的土地上,伴随着“隆隆”声,5台挖掘机正在清理地表。向远处望去,12座楼的雏形已基本显现,楼层顶部的封顶工作也已完成,这里便是建设中的潮海西社区安置区。说起建设中的安置区,陈公佳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从知道社区要规划建设安置区,到家家户户签约、施工队伍清理地表、开建楼房,再到如今部分楼座已经封顶,居民们眼看着楼房一天天建了起来。我们搬进楼房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陈公佳笑着说道。
据陈公佳介绍,新的安置区将建设29个楼座,除了已封顶的12个楼座外,剩余的17个楼座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封顶工作。同时安置区内将配备社区办公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并在安置区入口沿主要街道设置商品用房,收入的租金可用于社区集体建设。
“未来,社区还将依托周边建设中的地铁站和高铁站,以及规划中的湿地公园来发展商贸旅游业,将社区打造成为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社区。 ”陈公佳说。
链接
明代中期,徐氏从赵家岭迁至临海处立潮海村。后诸城大户花园(今诸城密州街道陈家花园)陈氏一族后代迁居于此繁衍至今。 1961年4月,潮海村成立了两个生产大队;1984年9月,两个大队各建立了村民委员会,此村位西,故名。潮海西村位于河套街道办事处驻地南3.4公里处,南靠胶州湾,东南与市区隔海相望,村后是青岛出口加工区。 2004年8月,潮海西村改为潮海西社区,土地总面积4380.7亩,其中可耕地560亩,社区共有居民2000余人,700余户。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牟成梓 见习记者吴冰冰 焦静 通讯员 石启彬
新闻推荐
信报讯上周青岛新房市场成交量上涨。根据青岛网上房地产公布的数据统计,2月17日~2月23日,青岛新房共成交1826套,环比前一周上...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