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通讯员史群张佳
改革为环卫增添了活力,为环卫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胶州市环卫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局环卫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始终坚持先进的理念,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持续开展了“保洁革命”、“公厕革命”、“垃圾革命”。目前,胶州市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环卫规模日益拓展,环卫功能持续完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洁革命”创新了城市道路保洁作业新工艺,推动胶州市城区道路清扫方式变革,彻底解决道路清扫二次扬尘问题,道路洁净度达到97%;“厕所革命”应用了生态厕所新技术,使卫生间的功能更完善、更高端、更以人为本,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垃圾革命”发展了垃圾清运处理的现代化技术,使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封闭化、集装化、规范化、无害化。不断发展壮大城建环卫队伍也在,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继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胶州市的城建环卫事业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保洁革命”——
道路清扫质量达到新高度
去年12月8日,省深度保洁示范路检查团来胶州市对上海路、北京路、天津路进行检测考核,考核人员现场用天枰、米框等检测设备对每条道路进行抽样检测,胶州市以“现场找最边边角角的地方称重,尘土不到0.1克”的好成绩顺利通过考核,上海路、北京路、天津路被评定为“深度保洁示范路”。
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城建环卫人的努力。为了达到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6个小时、地面尘土以克论净、清洁标准达到“六净一洁一见本色”的深度保洁示范路卫生质量要求,建设局环卫处创新采用“车车组合”、“人机组合”等多种新型联合作业模式,攻克了保洁难点和保洁盲区,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道路保洁作业体系,通过创建深度保洁示范路,实现了典型带动、样板推动、以点带面不断延伸覆盖,使全市道路保洁精细化程度上升到了新高度。
而四十年前的城建局环卫处,只有几间又矮又暗的平房既是办公室又是会议室还充当仓库,仅有一台农用拖拉机和十几辆“缺胳膊少腿”的地排车,环卫工人的作业工具主要是大扫帚、铁锹、小推车,被誉为环卫工作“三大件”。道路保洁全靠环卫工人拿大扫帚人工清扫,经常一边扫一边扬尘,城区面貌就像顺口溜里说的那样“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粪便靠肩挑,到处脏乱差。”1988年,城区主要街道纳入城建环卫清扫,保洁范围由原来的36万平方米增加到130万平方米,经过集中专业治理,城区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卫生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提升,环卫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九十年代,城区主干道保洁开始使用道路吸扫车,极大地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扬尘问题依然存在。进入新世纪,胶州市城区道路保洁机扫率提升至40%,逐步实施机扫车、洒水车、清洗车、洗扫车同步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清扫、洒水车冲洗、人工辅助清扫相结合的全方位精细化保洁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来,胶州市城区道路保洁工作持续深入实施“保洁革命”,在历经了“减尘、控尘、除尘”的技术革新后,创新实施了“吸、扫、冲、刷”的道路保洁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有效地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现今的环卫职工,已经完全告别了“铁锹抄垃圾”的时代。环卫作业机械化提升促进环卫专用车辆也进行了新一轮的更新,多功能道路保洁清洗车、强力清洗车、高压冲洗车、护栏清洗车、设施冲洗车……高效率、低能耗的环卫保洁机械陆续被购进投入使用,目前市建设局环卫处共有大大小小专用车辆1000余台,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00余万平方米,职工队伍1000余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空港新区贡献了城建环卫力量!
“公厕革命”——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年来城区的公共厕所悄然发生了变化:不仅外观越来越时尚、大气、别致,内部构造和使用功能上也更便捷、舒适、温馨,管理人员的服务也更精细化、人性化。经过环卫劳动者的不懈努力,胶州市的公共厕所已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脏、破、旧”,逐步升级为“美、洁、雅”,带给市民的不仅仅是干净、卫生、上档次,还有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收获感、满足感和不断上升的幸福指数。
在胶州市广州北路与胶州路交叉路口西侧有一处公厕,它西邻市人民医院北院、东临向阳市场西门,可以算得上城区内使用最频繁的一处公厕。它从外部看更像一座小别墅,进门入口上方LED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如厕温馨提示和天气情况;走进公厕,内部空间宽敞、通风私密,不仅在男女厕位比例上做了合理调整,还增设了人体感应自动冲水和智能照明装置,配置置物架、婴儿护理台、大小坐便器、高低洗手盘、防潮防滑地垫、除味抑菌的小便斗冰块和方便如厕者整理容装的镜前灯等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如厕舒适度,满足了人性化需求。
据了解,这座公厕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砖木结构的旱厕,靠卡车拉水冲涮,后来重建成板房式。2015年,市建设局环卫处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变身成为国家一类标准公厕。这座公厕的变迁只是胶州市“公厕革命”的一个缩影,胶州市城区所有的公厕都已按照国家一类公厕标准完成了升级改造。2017年初,建设局环卫处摸底排查城区所有公厕,根据每座公厕的实际情况“量身订做、设计包装”,通过“厕所+”的模式,将人文元素融入厕所改造中,使城市公厕在具备多种功能的同时,实现建筑颜值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让小小卫生间变成了展现城市文明的靓丽窗口。配套建设了集“环卫工人驿站、生活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厕所,让在周边工作的道路保洁人员有了休息的场所,管理起来更集中、更便利、更快捷。结合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如厕需求,将位于胶州公园西门处的公厕加设“第三卫生间”,设置了轮椅专用坡道、专用便器、专用护栏等无障碍设施,体现人文关怀元素。
小公厕,大文明。公厕的变迁彰显着胶州市城建环卫事业改革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前,厕所大多是露天蹲坑联排的“茅房”,污水横流,又脏又臭,蚊蝇滋生,清理靠的是“掏粪工”手提肩挑车拉,百姓抱怨、环卫工人也遭罪。进入九十年代,公厕由沟槽式改造为独立水冲式,多数公厕有了隔间,城区的旱厕逐年递减,公厕的清理通过真空吸粪车实行半人工化污水抽粪,避免人粪直接接触。一直以来,市建设局环卫处以“文明、卫生、方便、适用、节水、防臭”为建设方针,持续实施“公厕革命”,随着水冲式公厕和市政管网的拓延,粪便污水经污水管网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粪便的处理逐步走上无害化处理轨道。如今的公共厕所正在逐年升级改造,向着国际化大都市比肩,保洁模式由“一冲两扫”改为“专人值守”,人性化管理、高水平运行、全时段免费开放,市民的“如厕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广大市民的宜居舒适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清运革命”——
装备升级保障垃圾日产日清
今年55岁的祁绪云,是土生土长的胶州人,24岁开始一直在环卫一线从事垃圾清运岗位工作,如今已有27年了。她亲历了胶州市生活垃圾清运车的五代升级更换,见证了胶州市环卫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市建设局环卫处的前身是胶县大粪厂,后来叫积肥队,那时工人们靠收集粪便卖钱发工资,岗位艰苦,经济效益差,被社会上很多人瞧不起,认为掏大粪下贱,底人一等,因为常年与粪便垃圾打交道,环卫工人身上有一股洗也洗不掉的味儿,走在街上人们都会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那时候,整个胶县城没有一个盛垃圾的容器,垃圾随手就扔在地上,全都靠我们人力扫,扫马路运垃圾,用的是地排车,几个人在前面扫,将垃圾堆起来,一个人在后面拖着地排车收起来运到垃圾集中点,有种说法叫‘三扫一回’,扫三趟再回扫一趟,真不容易。现在道路拓宽了,设置了果皮箱垃圾桶,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了,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基本上没有了。”祁绪云说。
1985年,祁绪云招工到环卫处,因为年轻有文化,被培养当上了垃圾清运车司机,清运车就是全环卫处唯一的一台农用拖拉机,当时城区的道路清扫面积只有36万平方米,日清运垃圾50吨。1988年,环卫处成立了“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渣土清运”服务公司,设置了50处封闭式垃圾集装箱转运站和多功能垃圾箱,沿街投放了250个果皮箱,添置了环卫专用车辆28部,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日清运生活垃圾达到了160吨。祁绪云的垃圾清运车也由拖拉机更换成了叉子车,又随之升级替换成了摆臂式大型垃圾清运车,这种车辆可以直接将大垃圾方箱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装运垃圾量更大更便捷。2000年,生活垃圾清运车更新换代为可以密闭收集清运的压缩集装箱式清运车,垃圾收集机械化率达到100%,日清运能力达到了800余吨,生活垃圾实现了压缩转运,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定时上门收集,乱扔乱倒垃圾明显减少,垃圾收运达到了日产日清、车走地净,杜绝了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说到现在生活垃圾清运车的功能、种类和数量,祁绪云连声说:“真没想到,会有今天,跟做梦一样。”如今,祁绪云已经离开垃圾清运岗位了,但她对垃圾清运车的感情依然深厚,看到年轻的同事们开着新式的垃圾清运车忙碌着,她由衷的高兴:“这种新式样的垃圾清运车无噪音,内有空调,密闭不撒漏,不产生异味,更安全,更卫生,司机开起来肯定很轻松很舒服!”
从四十年前的没有垃圾容器、靠十几辆地排车和一台农用拖拉机将垃圾运到集中点,到环卫工人手拿头号大板锹、站在普通卡车后面的踏板上走街串巷就地撮垃圾,到九十年代建成地下垃圾站、东风摆臂式清运车辆半封闭收集运输,到可以密闭收集清运的压缩集装箱式清运车,“垃圾革命”逐步使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从露天堆放、简单处理,到实现密闭清运、无害化处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胶州市城建环卫工作不断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探索,深入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的发展战略,建设了占地453.26亩的生活垃圾处理场,采取填埋方式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配套建设渗滤液垂直收集系统、水平收集系统和输送系统。同时,注重垃圾堆体的绿化与美化,最大限度地改善周边环境,垃圾处理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科学化、规范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震本报通讯员宋晓玲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胶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胶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