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剑桥大学的存在使英国剑桥小镇闻名遐迩;正如北京大学之于北京,武汉大学之于武汉,南京大学之于南京……
大学是城市的靓丽名片,城市是大学的成长摇篮;大学是城市的文化灵魂所在,城市是大学的载体和依托。
济南是一座有着26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滋养和培育着高校的诞生和成长。作为济南地区唯一以济南命名的大学,济南大学见证着济南的变迁;作为对城市具有象征意义的综合大学,济南大学立足齐鲁、扎根济南,以反哺的姿态,推动着城市的发展。水泥“监测仪”嵌进建筑我国在该领域实现“领跑”
在济南大学校园内的先进水泥基材料创新引智基地,两种水泥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其中一种学名是水泥基压电复合监测材料与器件,可以和普通水泥一起嵌在建筑内部,对建筑进行健康监测。因为同属于水泥材质,也就消除了不同材质之间的“界面”影响,最大程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已应用于京沪高铁、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等项目的健康监测。
另一种水泥是硫铝酸钡(锶)钙基特种水泥材料,该材料具有显著防腐抗渗性能,明显改善了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大大提高了工程尤其是海上建筑易腐蚀建筑工程的服役寿命,已应用于胶州湾大桥、烟威高速金山港大桥等项目。
以上两种科技成果,都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而先进水泥基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已于2017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该计划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旨在推进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项目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先进水泥基材料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山东省建筑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汇聚美、德、比、波、希、俄、印、意等8个国家水泥基材料研究顶级科学家,提升我国水泥基材料发展水平,以实现我国水泥基材料研究的“跟跑”到“领跑”。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除了上述两种材料外,比泡沫还要轻的水泥保温板、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轻质植生混凝土浮床等,在该基地比比皆是。而在济南大学,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济南发展不只是写入《济南大学服务济南工作计划》一纸文件,更成为学校多年来的惯例。
在济南大学与天桥区共建的天桥大学科技园,已有14家企业、6个创新团队签约入驻,该科技园已成为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在济南大学与市中区共建的市中创业学院,已孵化了以自主设计开发解密芯片的蓝剑钧新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企业……2009年以来,济南大学先后与济南市5个区县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有多个此类孵化平台。“十二五”以来,该校与驻济企业共建合作平台16个,承担济南市各类科研项目近200项,签订技术合同463项。还协助完成国家火炬济南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济南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验收工作。
着眼于服务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济南大学专门成立了服务济南办公室,制定了《服务济南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服务济南工作。学校建立了济南大学科技园,为创业、创新提供孵化器,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济南大学与济南市共建了“济南文化研究院”、“济南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等平台,成立济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完成了《济南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等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校企合作方面,济南大学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整车制造企业,是我国卡车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企业。济南大学与其一直保持科技与人才合作关系。2018年以来,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红岩教授与该企业开展“国Ⅴ系列载重汽车变速系统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合作,张成梁博士与其开展“载重汽车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济南大学图书馆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济南大学网络中心为其举办多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
此外,该校化学化工学院郑庚修教授与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企业生产的头孢抗菌素中间体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机械工程学院王守仁教授与山东开泰集团合作,使山东开泰实现从最初年产值几百万元到年产值20个亿元的跨越,被誉为“开泰现象”,企业生产的抛丸机械系列产品成为亚洲最大的专业生产商。
留济毕业生达44%为济南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一座以济南命名的大学,注定扎根这座城市。其所从事的人才培养事业,也注定发于此城、长于此城、回报于此城。
济南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正是围绕服务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学校现设24个学院、9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6万余人,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生源来自济南。自2008年开始,济南大学每年定点招收济南籍走读生600名,至今已坚持了10年。近5年来,济南大学共有1.65万名毕业生留在济南工作,占到全校毕业生总数的36.42%,2017年留在济南工作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更是高达44%。他们学在济南,生活、工作在济南,正成为推动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济南大学主动对接经济社会需求,设置国家和区域战略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推动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18年,济南大学围绕“十强”产业,分别与浪潮集团等7家大型企业签署校企共建专业协议,共建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等8个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开展深度合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契机助推省会“扬起龙头”
眼下,新旧动能转换大潮滚滚。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国家赋予山东的一项重大责任和重大使命,也是山东省实现“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的重大机遇、重大挑战。作为省会济南,抓住契机提高城市首位度、“扬起龙头”重任在肩。作为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济南大学在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尤其是服务济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为、有位,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3月,济南大学召开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成立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聘请10位教授为研究院首席专家,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济南大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全面启动。
新旧动能转换是世界课题,更是国家战略、山东机遇,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破解这些难题,必须有理论指导、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济南大学建有绿色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院等一批智库,建有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建筑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和平台。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通过知识创新解决科技发展的共性关键瓶颈问题,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持。
济南大学工科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在材料、化学、化工医药、信息、机械、环境等领域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比如,主动对接推动电动汽车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与应用;主动参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中国氢谷建设,助推打造氢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大力开发智能材料、胶体材料、仿生材料、纳米材料、新型超导材料和生物基材料等等。据了解,学校将在济南先行区规划建设新校区,对接服务先行区重点产业发展。
据统计,济南大学每年有40%以上、大约4000名毕业生在济就业。学校拥有院士、国家杰出青年、泰山学者领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博士学位的教师1100多人。这些人才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济南大学将围绕十强产业和产业升级改造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发挥优势引智创新城市大学融入泉城未来发展
为更好地落实省市共建济南大学协议,在前期服务济南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济南大学深化服务济南行动计划》。
发挥城市大学优势,打造服务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智力源,济南大学已箭在弦上——
立足济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建立与“十强”产业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对接融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培养与济南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门人才,每年输送面向济南就业的本硕博毕业生4000人左右;在山东省走读生指标从紧的情况下,继续面向济南保持每年600人的招生规模。
与境内外机构合作共建国际学院,培养国际化人才。该校积极引进海外教育资源,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和智力资源支撑。目前,齐鲁文化促进会正在积极引进美国范德堡大学资源举办中外合作大学(中国校区),济南市教育局与齐鲁文化促进会就此事进行了深入磋商,学校已向市教育局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目前学校已成立标准化学院,标准化工程专业已于今年正式招生,下一步将按照相关要求,高起点共建标准化学院,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标准化专业人才。
集成科技创新优势,打造服务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源,济南大学已做好准备——
依托济南大学现有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对接“十强”产业,服务济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学校目前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21个,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等产业领域,能够整合相关资源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士强举例说,学校拥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在山东省布点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研究与应用山东中心,该中心可以有效利用国家高分卫星资源,在资源规划与保护、节能环保、气候治理、环境监测、智能交通、违建拆除等方面为美丽泉城建设提供强大的信息数据支持。
融入文化强市建设,打造服务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辐射源,济南大学已蓄势待发——
学校将重点建设济南儒学研究院、济南传承家文化研究院,计划在“儒家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儒学高层论坛、国学大讲堂、儒家文化产业化、“家文化”研究与推广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努力将两个研究院建成济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打造文化高端研究院。
同时将深化“万人志愿服务济南行动”,继续与济南市科技协会合作开展保持了十年之久的“春天有个好心情”科普节等品牌活动,全面融入济南法制教育、社会调查、文化宣传、社区建设和科技知识普及等工作,主动融入济南城市文化建设。
按照计划,学校将建立城校文体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合作共建艺术乐团、图书馆、体育场所,面向济南市民加大校内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资源的开放力度,为提升市民的整体文体素质提供支持与服务。(本报记者 胡磊)
新闻推荐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于园园本报讯9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青华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
胶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胶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