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胶州新闻 > 正文

63岁的老人有颗44岁的心脏

来源:青岛早报 2018-09-08 06:53   https://www.yybnet.net/

在我国首个医师节前后,3名终末期心衰患者在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3人将在9月10日康复出院。昨天,心脏移植专家团队与他们一起在重症监护室切蛋糕,庆祝他们重获“心”生。 “很多人以为心脏移植是九死一生的手术,其实并不是,从2016年4月19日完成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至今,青大附院已经完成了21例移植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其中最小的心脏移植受者仅13岁。 ”作为3例心脏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青大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杨苏民表示,青大附院的心脏移植技术已经成熟,并处于全国前列,希望未来心脏移植手术可以像常规手术一样,服务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

等了11年终于重获“心生”

“我再也不害怕感冒了。 ”品尝着庆祝自己出院的蛋糕,31岁的谭勇志说出了心里话。 11年前,只有20岁的他意气风发,即将大学本科毕业,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感冒竟然是噩梦的开始。被送到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他才知道自己患有先天性的扩张性心肌病,而且因为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出现了终末期心衰。从那时开始,谭勇志缠绵病榻整整11年,没法工作,没法正常生活,每天只能在床上静养,平均两三个月就要跑一次医院,最普通的感冒着凉都可能要命。他之前去过北京、长春、石家庄等地很多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心脏移植。 “刚开始知道需要‘换心\’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我很难接受,此后我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 ”谭勇志说。

8月16日,谭勇志在石家庄市医生的推荐下来到青大附院就诊。 3天后,一颗年轻的心脏被植入了谭勇志的体内,帮他开启了新的生活。 “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尽快好起来,重新融入社会。”谭勇志说,这些年除了看病,他几乎没有走出过房门,也从没参加过同学聚会,听说自己的同学很多都娶妻生子或者功成名就,他希望能重新起航,把自己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回报家人和社会。

想替心脏的原主人尽孝心

67岁的赵秀云是青大附院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我之前身体特别好,血压、血糖和血脂都不高,怎么都想不到心脏会有问题。 ”赵秀云说,去年年底,他得了一次重感冒,两个多月都没好,走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浑身没有力气。他到莱阳当地的医院检查才得知自己患上了终末期心衰。赵秀云随后来到青大附院就诊,在心内科住院保守治疗了4个多月,但药物和其他手术治疗都无效。大概半个多月前,他到心外科提出了手术申请,只等了半个多月就等来了合适的心脏供体。赵秀云说,他现在最感激的就是心脏原来的主人。“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出院后希望能找到他的亲人,真心地表达感谢,替他给父母尽孝。 ”赵秀云流着眼泪说。

“老车”换上了“新发动机”

今年63岁的许允良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胶州家里10多亩地的庄稼。从去年春节前到现在,一年多来许允良多次徘徊在生死关头,两次被紧急抢救,现在回想起来恍如隔世。去年农历腊月十四,等着过年的许允良发现自己晚上出虚汗,头发衣服都是湿漉漉的,第二天他被儿子送到胶州当地医院时病情急转直下,直接被送进了抢救室。后来他做了心脏搭桥和支架,但缺血性心肌病并没有好转,最终发展为终末期心衰。“当时我把在胶州镇里上班的大儿子和在巴基斯坦工作的小儿子都叫了回来,以为自己挺不过这关了,没想到青大附院的医生通过心脏移植把我救了。 ”许允良说,他们全家都十分感激心脏的提供者,是他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我明年还得继续种地,我都规划好了,先种上玉米。 ”许允良说,自己现在是63岁的人44岁的心脏,“老车”换上了“新发动机”,上山种地都没问题。他还准备去小儿子家里看看刚出生还没见过面的小孙女,他要珍惜以后的日子,要好好活。

两年多完成21例心脏移植

“心脏手术常被形容是‘外科手术王国皇冠上的明珠\’,心外科医生用手术刀在心尖上跳舞,而完成心脏移植手术则是所有心外科医生的终极目标。”主刀医生杨苏民说,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带领团队准备了两年,杨苏民曾到位于美国休斯顿的心脏移植中心学习心脏移植、肺移植和心肺移植,并带领团队前往国内多家大型医院学习。 2016年4月19日,青大附院为一名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衰患者行青岛市首例心脏移植术,实现青岛市心脏移植“零”的突破。截至目前,青大附院共完成21例心脏移植。“去年我们完成12例心脏移植,位列全省第一,排名全国第九。 ”杨苏民说,目前全国能做心脏移植的只有20多家医院,全国每年手术量仅300例左右。目前青大附院心脏移植团队接近30人,心脏移植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杨苏民说,青大附院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达到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因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标准化规范化平台建设的“青岛模式”。 “该模式的特色就是要把每位潜在的捐献者转运到我们医院进行最后的抢救,这在全国独此一家。如果确实救不过来,等捐献者自主停止心跳后,可以马上开展后续的捐献器官获取与移植手术。 ”杨苏民说,在这种模式下,心脏从供体移植到受体所需的时间从常规的6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左右,供体的心肌没有损害,受体抗排斥免疫药吃得少,抗感染能力也强,患者成活率高,远期效果也好。全世界来看,只有不到5%的医院可以做到这一点。杨苏民表示,将来要做到每年完成30到50例心脏移植手术,争取进入全国前五。

/ 新闻链接 /

建议成立全国心脏移植受体系统

心脏移植是传统手术方式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最后的希望,尤其是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晚期、瓣膜病晚期、限制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 (概要)》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心衰病人450万,需要做心脏移植的病人不在少数。但目前,全国每年的心脏移植手术只有300多例,不足肝移植的十分之一。 “在我们医院,最多时有10个患者同时等待心脏移植,现在也有四五个人在等待。 ”杨苏民说,这是因为心脏移植手术对供体要求很高。肾肝移植,供体年龄在60岁甚至65岁都可以,而心脏移植45岁就是个界限,45岁到50岁供体已经是边缘心脏,仅有一部分能用。

青大附院心脏移植监护室主任王士忠说,除了心脏供体不足的原因外,心脏移植手术数量不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患者和家属的观念。很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并不知道可以进行心脏移植,其实心脏移植手术已经成熟了,费用在30万元左右,医保报销后,患者大概需要负担10多万元。出院后患者需要终生服用抗排斥药物,医保报销后每月大概需要负担1000多元。

“大部分时候是终末期心衰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心脏,但有时候医院有了合适的心脏,也会找不到适合移植患者。 ”王士忠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的心脏受者登记系统,一旦有心脏供体,可以尽快通过该系统找到血型和体重适合的受体,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黄飞 实习生 李晓冉

新闻推荐

内外兼修,提速成长 胶州市北京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与骨干教师同行”拜师结对同提高。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团访问北京路小学。班主任表彰大会,表彰优秀班主任。教师义务辅导学...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63岁的老人有颗44岁的心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